自入梅以來,陰雨連綿不斷,僅5日上午的大暴雨,一小時降雨量就達47.6毫米,持續強降雨造成內河及地面水位急劇上升,給我鎮4000多畝蔬菜瓜果的正常生長帶來嚴峻考驗。面對突如其來的災害性天氣,我鎮上下在第一時間內迅速行動,黨員干部靠前指揮,種植戶冒雨開溝排水,各村利用泵閘等設備以最快速度向內外河排澇,奏響了一曲排澇搶險的壯歌。
險情就是命令,抗險注重實效。魯星村120畝蔬菜大棚基地被雨水淹沒后,村“兩委”立即組織人員調運了三臺原用于水稻灌溉的小水泵投入菜地排澇,最終在當日下午將大量雨水全部排出。黃家埭村“兩委”干部在區域內加強晝夜巡查,5日早晨在A15高速公路附近發現大量地面水流入鄰近蝦塘,村委會迅速組織綜合管理服務隊長等人員冒雨前往現場搶險,最終將一條排水渠道開通,解除了蝦類生長的安全隱患。林建村在做好農田水利設施檢查的基礎上,加固并整修好存在險情隱患的地段,同時借助大面積農田設施改造的良機,統一加深了所有溝系,清除了土龍溝兩岸的雜草,確保了排澇的暢通。
險害無情人有情,幫困扶危解難題。香塘村“家庭農場”經營者殷克軍由于身體原因尚在住院治療,在強降雨期間,村“兩委”特意安排人員幫他管理糧田,全面清理所有溝系,開通溝頭,確保了水位的及時排泄,為他解除了后顧之憂。在險情面前,廣大種植戶不怨天、不尤人,加強田間管理開展自救。新浜村宋建峰種植的35畝韭菜目前正值收獲上市旺季,由于菜地地勢偏低且四周都是水稻種植地,因此受災嚴重,韭菜全部趨于倒伏狀態,“原想近期韭菜上市后能賣個好價錢,現在打算待天氣晴好后割掉倒伏的韭菜防止根部爛死,降低經濟損失”,老宋充滿自信的告訴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