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中,針對學生消費者的騙銷陷阱多了起來。市消保委日前披露,在近期消費者投訴中,不法商家冒用教育部門名義,上門向學生和家長推銷眼保健治療儀后逃之夭夭,導致消費者投訴無門的案例較多。
消費者周女士近日接到一家保健品公司的促銷電話,稱響應教育部門開展愛眼工程的號召,該公司向廣大學生優惠銷售一款眼保健治療儀。該儀器不但能治療青少年近視,還能預防近視,周女士只要繳納500元押金,就能夠免費使用12周;如果周女士對使用效果不滿意,公司可以全額退還押金。在對方“游說”下,周女士與對方約定了上門時間,該公司業務員按時上門收取了試用期押金,并開具收據、交付儀器。試用期結束后,周女士覺得使用效果不理想,打公司電話要求退款,不料電話始終無人接聽。于是,她按說明書上印制的地址上門,才發現該公司早已人去樓空,不知所蹤。
劉同學也碰到類似事情。他放假在家時遇到一公司業務員上門推銷眼保健治療儀。在聽信了該業務員的宣傳后,劉同學用自己的零花錢支付了試用期押金,并收下了儀器。事后,他發現該業務員未留下聯系電話、聯系地址等信息,無法取回押金。
消保部門調查發現,“試用”已成為“眼保儀”案例中的重要手段。不法商家的慣用伎倆是:先向消費者宣稱只要支付押金就能“免費試用”,并且期滿后可全額退還,但在收取押金后卻逃之夭夭,令消費者無處退款。與此同時,這些商家雖然將產品說得“花好稻好”,但拿不出權威部門出具的宣傳材料或功效檢測結果,所謂“與教育部門聯合開展”或“多功能產品”均屬口頭宣傳
查看更多相關信息,可登陸松江第一招聘網>>消費者周女士近日接到一家保健品公司的促銷電話,稱響應教育部門開展愛眼工程的號召,該公司向廣大學生優惠銷售一款眼保健治療儀。該儀器不但能治療青少年近視,還能預防近視,周女士只要繳納500元押金,就能夠免費使用12周;如果周女士對使用效果不滿意,公司可以全額退還押金。在對方“游說”下,周女士與對方約定了上門時間,該公司業務員按時上門收取了試用期押金,并開具收據、交付儀器。試用期結束后,周女士覺得使用效果不理想,打公司電話要求退款,不料電話始終無人接聽。于是,她按說明書上印制的地址上門,才發現該公司早已人去樓空,不知所蹤。
劉同學也碰到類似事情。他放假在家時遇到一公司業務員上門推銷眼保健治療儀。在聽信了該業務員的宣傳后,劉同學用自己的零花錢支付了試用期押金,并收下了儀器。事后,他發現該業務員未留下聯系電話、聯系地址等信息,無法取回押金。
消保部門調查發現,“試用”已成為“眼保儀”案例中的重要手段。不法商家的慣用伎倆是:先向消費者宣稱只要支付押金就能“免費試用”,并且期滿后可全額退還,但在收取押金后卻逃之夭夭,令消費者無處退款。與此同時,這些商家雖然將產品說得“花好稻好”,但拿不出權威部門出具的宣傳材料或功效檢測結果,所謂“與教育部門聯合開展”或“多功能產品”均屬口頭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