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天,新浜鎮的民間文藝愛好者們正不亦樂乎地排練著當地獨特的“提花籃”舞。他們自己編制竹籃,點綴上花邊,再點上花燈,又編排了各種變化多姿的隊形,以農家特有的民俗文化自娛自樂,迎接中秋佳節的到來。
新浜鎮在建國前就有“山歌馬燈鄉”之稱,當地民間舞蹈“花籃馬燈舞”去年還入選了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提花籃”舞也是從中演變而來的。70歲的錢惠其老伯是這次排舞的發起人,他告訴記者,解放前提花籃、騎馬燈的節慶民俗活動在新浜地區非常盛行,但后來會跳這種舞的人越來越少了。所以他和村里幾個文藝愛好者想盡力把這種民俗保留下來,在中秋月夜,點起五光十色的花燈,來一場“文化納涼”。
錢老伯說,夏秋交替的時節是農村地區開展文化活動的高峰時期,因為農事并不繁忙,天氣又舒適宜人。“雖然最近氣溫還是挺高的,農村家家戶戶也都安裝了空調,但我們還是習慣在戶外吹自然風。”于是,錢老伯和10來個隊員隔天晚上就到新浜村綜合文體活動中心前的空地上排練,還吸引了不少鎮上的居民邊乘涼邊在一邊看排練。錢老伯還給記者講起了他的“低碳經”:“一個花籃如果買現成的得百來塊錢,還是塑料做的,但是我自己會編竹籃,可以自己加工,在周圍嵌上花邊,往里面點上燈,成本不超過30元,又節約又環保。”
查看更多相關信息,可登陸松江第一招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