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培育魚苗的水產良種場,轉型休閑產業后一舉成名,每到節假日便可見垂釣者云集;地處偏遠郊區的蔬菜基地,最近推出了系列采摘活動,讓眾多市民躍躍欲試;而農產品宅配服務近年也在申城蓬勃興起,一個個農產品大禮包到達的同時,也為市民帶來了更多健康和歡樂……記者發現,上海農業越來越“不甘寂寞”,在對接休閑產業、信息服務業的過程中不斷創新服務項目,為市民節假日生活增添了不少歡樂與便捷。
秋高氣爽,正是垂釣好時節。松江小昆山西部漁村,以前是當地主要的水產良種場,而今已是市郊聞名的休閑垂釣場,還多次承辦上海乃至長三角地區的垂釣賽事。這兩天盡管風大天冷,但漁村池塘邊的垂釣者還是超過了百人,而且一待就是大半天。市民陳先生剛學垂釣不久,一到假日便迫不及待地來到漁村練習,結果竟然收獲頗豐,一天釣上了鳊魚、鯰魚等近12千克“戰利品”。
對于漁村來說,轉型后收獲也不小。一般鳊魚每500克賣7元到8元,這里釣起的鳊魚賣到每500克15元,一年產值200多萬元,比養魚、育苗的附加值高出許多。此外,漁村還開發出了各種休閑產品。一年養殖8萬只大閘蟹,每只賣到50元,還總是被提前預訂一空;生態養殖的甲魚,每年也以均價200元的價格售出5000余只;每年養殖1萬余只草雞,也可帶來70多萬元的“額外收益”。市民一天垂釣結束,總會選購一批土特產裝進車里帶走。
位于松江浦南地區的新晴蔬菜基地,本月下旬也推出了采摘節系列活動,瞄準中秋和國慶假日游。據了解,占地150畝的新晴采摘苑分觀賞區、采摘區兩個區域,可同時容納200人參觀和采摘。觀賞區分設“花卉景觀”與“蔬菜景觀”展示廳,通過樹型栽培、潮汐栽培、立柱栽培等十幾種栽培方式種植多種特色果蔬,都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及科技含量。采摘區分無土栽培、有機型栽培、大棚設施栽培;顒悠陂g,游客可免門票進入新晴采摘苑內觀賞、采摘。
而新興的宅配服務,則趁著節日把市郊最好的土特產送到了居民家中。中秋節的上午,市民韓女士收到了都市菜園直接送上門的“中秋大菜禮”,其中包括老鴨、毛豆、栗子、蓮藕、土雞蛋和其他生態農產品,原來那是一位朋友為她定制的健康禮物。有了這些新鮮而有特色的原材料,韓女士與家人享用了一頓豐盛的中秋晚餐。據透露,都市菜園的宅配服務熱線,每到節假日便格外忙碌,一天至少要配送一兩千份禮包。而“菜管家”的中秋、國慶假日宅配服務,早在一個月前就紅火起來。不少企事業單位還專門前往“菜管家”的多個基地,為單位員工量身定制一份份農產品“福利”。職工們拿到單位發放的禮券后,只要打一個電話,配置好的農產品禮包就會送上門來。
查看更多相關信息,可登陸松江第一招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