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大四的女生,靠打工銀行存款已有20萬元,這位在學弟學妹眼中帶有 “傳奇性”色彩的女生正是上海師范大學經濟專業的大四學生楊彥。雖然楊彥在校學習成績僅為中上水平,但是她的打工實踐經歷非常豐富。因此,她尚未畢業,已經被一家港資企業老板青睞, 破格聘用仍是在校生的她為銷售和客戶經理。
打工方知“賺錢辛苦”
楊彥今年剛剛升大四,但是她的打工生活從高考一結束就開始了。“第一份打工是在一個專門做代加工生意的親戚的工廠里,做流水線的活。具體來說就是把運輸帶上的塑料模具上那些不太平整的地方弄平整。 ”楊彥告訴記者,高考結束后,人一下子就放松下來,沒什么事情干,便想到去打工。
“這實際上是一份又累又沒有技術性含量的活,但因為是我的第一份工作,我還是很認真地對待。”楊彥說,兩個月的假期里,她每天都干足了八個小時,一共賺了兩千四百元。拿到錢后,她的心情可以用“百感交集”四個字形容。 “我之前一直是用爸媽賺的錢,沒有什么感覺。一直等我自己也賺錢了,才知道賺錢不容易。 ”
第一份工一直維持到大學開學。入學不久后,楊彥應征了必勝客服務員的工作,但這份工作干的時間也不長。因為和上課時間沖突,她干了兩個月便辭職了,賺了一千三百元。
“英語老師”工作是轉折點
大學生業余時間打工,難道只能做這些重復性的、沒有創造性和技術性含量的勞動么?在經歷了前兩份打工后,楊彥開始了反思,很快她便理清了自己的打工目的:不僅是為了賺錢,更是為了鍛煉能力。
楊彥的第三份工作是她 “打工生涯”的轉折點。這是一份在社區學校教小朋友英語的工作。“我的學生主要是一群7到14歲的小朋友,雖然教的內容對我來說并不難,不過小朋友都很聰明,如果不好好備課的話,很容易會被問倒。 ”楊彥告訴記者,從這份工作中,她有很大的收獲:首先是作為一名老師,并且和孩子們打交道,讓她的工作責任意識大幅增強。而經常和家長接觸,也讓她逐漸擅長和成人打交道。
這份工作收入頗豐。暑假里每個月都可以賺到六七千元,而開學后每個月也可以賺到三千元左右,因此她干了整整一年多。
民營工廠打工收獲豐
在英文老師的經歷之后,楊彥又先后在兩家外貿工廠打工,這才初算得上“專業對口”。“這些民營企業的外貿公司,實際上很能鍛煉人。 ”
楊彥告訴記者,外貿工廠經常要和外國客戶打交道,她由于英文較好,因此主要擔任接待國外客戶、翻譯和會議記錄的工作。在第一份外貿公司打工中,她學習到了怎樣與國外客戶打交道,并且通過親歷各種會議,與她在學校專業課上學到的理論知識緊密結合了起來,學到了很多東西。
而在外貿工廠的打工之后,楊彥又應聘了一家港資公司的促銷員,因為英文好而被提拔成為了銷售和客戶經理,月入5千元左右。如今楊彥的銀行賬戶上已經有20萬元存款了。記者了解到,楊彥平時在校學習成績處在中上水平,去年,曾獲得學校三等獎學金。但她始終認為,大學生不應該死讀書,有機會應多到社會上實踐,鍛煉自己的能力。
那20萬存款楊彥準備怎么用呢?楊彥說她夢想著未來能夠擁有一家自己的公司,但現在還是應該多腳踏實地地工作幾年,多學點知識。
查看更多相關信息,可登陸松江第一招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