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在逐漸回暖,企業的用人計劃也在不斷增加,但是,應聘者仍舊顯得頗為茫然。最近,由東華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等七所高校聯合組織的松江大學園區七校2011屆畢業生聯合招聘會在東華大學體育館舉行。在這個本年度上海高校內迄今規模最大的一場大學生招聘會上,求職者所表現的迷茫和困惑,成為職業指導關注的一個新問題。
此次招聘會吸引2萬多名應屆畢業生和500家企事業單位,提供崗位達到5000個。記者在現場看到,包括上汽集團、中石化、工商銀行、上海銀行、上海絲綢集團等多家大型企業參與此次招聘會,紛紛推出了龐大的用人計劃。中糧地產上海分公司的人力資源部負責人黃琛怡介紹,企業今年用人指標明顯增加,初步估計,增幅在20%;上海吉祥航空的人事經理朱先生說,公司對經濟復蘇后國內航空市場看好,新進了6架飛機,因此,需要招收數十名優秀大學生,這個用人指標是去年的一倍。但是,令招聘單位感慨的是,大學生所顯露的迷茫,更多的還是一種求職的心態和對未來的把握。
“實習生計劃”讓人不踏實
與以往大學生招聘會有所不同,今年許多單位招聘大學生,紛紛打出了“實習生”的旗號。何謂“實習生計劃”?某企業的人事經理說得明白:就是讓學生進入企業先實習半年,半年后看學生實習表現,再決定是否錄用。這種做法對企業來說,可以說是占據了百分百的主動;但許多大學生對此不以為然。上海外國語大學的小黃說:“原來用人單位就有試用期,現在又多了一個實習期,如果我到了一個單位當實習生,算什么?算找到工作嗎?這種做法企業太強勢,對學生不公平。”還有一名華東政法大學的同學說:“企業用我們總要留一手,那我們也會三心二意,不會在一棵樹上吊死,其實這對用人單位不利,招聘來的學生不會很穩定。”
外地企業受到明顯冷落
本次招聘會,組辦者請來了50余家外地企業,與往年相比,外地單位占10%左右,招聘數量亦大幅增加。然而,與會的外地企業明顯受到冷落,攤位前鮮有人問津。上海工程技術大學能源專業的學生勵驥偉是個上海籍學生,當他站到浙江一家環保企業攤位前時,用人單位的人事經理有些吃驚。勵驥偉卻表態:“只要我有興趣,且專業對口,我愿意去外地發展,父母也很支持我的選擇。”記者注意到,像勵驥偉這樣的本科畢業生實屬鳳毛麟角,部分外地企業因為前來光顧的人實在太少,提前收攤。
網上投檔感覺不太靠譜
“一些大銀行、大集團的人今天沒到,只是張貼了一張告示,請同學們按網站去投遞檔案。”東華大學材料專業的小柳同學一心想找一家大企業,可到了現場她多少有些失望,“為什么現在大一點的公司都流行網上投檔,這種方式多少讓人感覺有點不靠譜。如果每家公司都搞網上投檔,招聘會就用不著開了。”
松江七校的幾位就業辦負責人介紹說,隨著用人單位崗位增多,今年不少應聘學生又出現就業期望過高、定位不準的問題。他們坦言,雖然總體經濟形勢轉好,但仍然有很多不確定的因素,對于畢業生求職還是有很多不利因素,因此,畢業生仍要以積極平和的心態,有效利用好招聘會這個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