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不出一分錢,危房舊房換新房。這樣的好事,讓松江區岳陽街道的居民碰上了。日前,家住岳陽街道的王先生與街道辦事處簽訂了一份“房屋回購”協議,以每平方米7000多元的價格,把24.9平方米的舊房“賣”給政府,自己不出一分錢,換回了華亭新家園一套60多平方米的嶄新公房。在岳陽街道,今年已有16戶居民像王先生一樣,通過政府“回購”危房舊房換得了寬敞的新房。
“邊角料”上搞試點
街道位于松江的老城區,居住人口密集,還存有大量的老式民房,根據街道2007年對轄區內住房的調查摸底,有92處危房亟須改造、35幢不成套公房需要修繕,有976戶居民居住在這些危舊房里。
居民迫切要求改善住房條件,然而,這些危舊房地塊多屬于利用價值不高的“邊角料”,開發商不愿問津。2007年底,岳陽街道制訂了“房屋回購”政策,啟動了“危房舊房換新房——金鑰匙工程”,即由政府出資回購居民的危舊房,幫居民把舊房危房換成新房。
這一政策率先在松江電子儀器廠旁邊的潭東街試點,有10戶居民居住在幾十年前的老房子內,房屋年久失修,連衛生間都沒有。房屋雖破,補償標準不低,岳陽街道老城改造辦公室依據所在區域的房價、地價核定房屋補償標準,與居民簽訂房屋回購協議,居民可選擇等價貨幣補償或等價房屋置換。
動遷模式新突破
從去年開始,岳陽街道在青松石、黑魚弄、西新橋、人民南路、樂都路和保養場6個地塊,同時推進“房屋回購”政策,共涉及居民400多戶,去年已有134戶居民家庭簽約,分配了安置房124套計9932平方米,還有部分簽約居民選擇了現金補償,或等待原地房屋置換。今年1至4月,又有24戶家庭簽訂了協議。
據介紹,岳陽街道推行的“房屋回購”政策,是街道在老城改造開發上的一次理念創新,是一次動拆遷模式上的新突破。“房屋回購”不同于一般的動拆遷,走的是政府主導下的公益化道路,一方面選擇的是一般開發商不愿問津的地塊,使急需改善住房條件的居民能在舊區成片改造之前受益;另一方面政府通過居民主動申請“房屋回購”,預先規避或減少動拆遷矛盾,為老城改造儲備土地資源,實現“雙贏”。同時在政策實施過程中,又體現了協商性,面對面談判,強調協商一致不走強拆路;體現合理性,讓利給居民,按照市場確定惠民回購價;體現多樣性,提供貨幣補償、異地安置、原地安置多種選擇;體現陽光性,政策標準公開公平。
居民早圓新居夢
“房屋回購”政策的實施,為居民早圓新居夢提供了新的選擇。黃關錦師傅一家三代原先住在上世紀70年代建的老公房內,62平方米的老房子以7500元/平方米的均價由政府收購,在華亭新家百合苑選擇了72平方米、89平方米兩套住房,均價4200元左右,一套老房換兩套新房,黃師傅只花了十多萬元。 “歡迎參觀,看看我這房子不錯吧!”黃師傅一家樂滋滋地向以前住在青松石地塊的鄰居展示自己的新房。居民羅興梅在華亭新家百合苑的新房也已裝修完畢,一間70多平方米的老房子換了一套近90平方米的新房,還拿到了二十多萬元的差價補償,裝修費、家電費全都解決了。
截至本月,岳陽街道已有158戶家庭享受到了“房屋回購”政策。
查看更多相關信息,可登陸松江第一招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