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擁有較多珍稀植物的上海辰山植物園已基本建成晚報記者 龔星 現場圖片
晚報記者 王楠 報道
在辰山植物園內,有3個外形宛如世博會“紫蠶寶寶”日本館的玻璃溫室。記者日前從松江區獲悉,該展覽溫室屬目前亞洲最大,計劃于今年底建成,明年初對外開放。目前建筑已經全部完成,工作人員正在加快內部建設進程。
三大溫室種植4000種珍品
展覽溫室由生態花園、沙漠之地和熱帶雨林3個大展廳及溫室能源中心組成,總建筑面積2.1萬平方米。 3個溫室利用可再生能源,采用獨立分區的智能環境系統,模擬出不同的環境條件,形成8種氣候類型,目前已種植來自世界各地的4000余種珍貴植物。
其中最大的溫室——生態花園,數十棵近10米高的棕櫚科植物營造出熱帶風情,開放后,游客可在棕櫚林中穿行,仿佛置身于熱帶叢林中。在道路的兩側是隨季節布置的各色奇花異草。據介紹,生態花園內最大看點就是觸手可及的瓜果,香蕉、人心果等20多種香甜誘人的熱帶水果從南美洲第一次來到我國的嘉寶,落戶地就是辰山植物園溫室。而嘉寶結果時類似葡萄,又有著“樹葡萄”的美譽。
第二個溫室“沙漠之地”則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沙生植物溫室。這里溫度較高,濕度一般。走進這個溫室,可以看到仙人掌等多肉類植物生長在極其惡劣的環境中,體驗沙漠植被的生態系統。第三個高溫高濕的 “熱帶雨林”,則將展示熱帶雨林中特有的植物景觀。室內流水潺潺,從源頭到溪尾,蕨類蘇鐵、蘭花和鳳梨依次分布,展示了植物從低等到高等的演化過程。其中,神奇的雨樹晚上會將葉子合攏,將白天收集的雨水包裹起來,等第二天白天再展開,水就滴下來,營造出熱帶雨林的滴水景象。
綠色低碳填補建筑空白
由于溫室建筑體型復雜,鋁合金熱膨脹系數大,對溫度變化非常敏感,采用固定支座可能會影響結構安全。辰山植物園專家設計并采用了可控滑移支座,該可控滑移支座已獲得國家發明專利,填補了國內外可控滑移支座設計、制造、施工方面的空白。
其辦公區域建筑護墻體均采用復合巖棉內保溫系統。據介紹,展覽溫室建筑鑲嵌于綠環中,屋面均以綠化覆蓋,有利于降低建筑物能耗,且綠色、節能。溫室植物澆灑、灌溉用水、水生植物、綠化澆灑等用水均以收集溫室頂部雨水為水源,雨水收集池集滿后可供植物澆灌7天,既方便又節約寶貴的水資源。
溫室的空調冷源和部分熱源采用地源熱泵形式,提高空調系統運行的高效性和經濟性?照{冷源設置水蓄冷設施,利用晚間低價電時段進行蓄冷,從而“移峰填谷”,節省運行費用。專家表示,辰山植物園溫室是國內真正意義上實現“綠色、低碳”的溫室建筑,將對未來植物展示建筑設計帶來積極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