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李一能 王翔 實習生 龔蓓 報道
年終員工返鄉,讓“用工荒”卷土重來,降低標準、高薪誘惑、老板上陣、商戰挖人……各行各業都加入了年終“人才爭奪戰”。而社會學家則認為,年末用工荒的產生不僅僅是生活成本增加,另一個主要的原因,是外來務工者對城市缺乏歸屬感,讓他們難有“家”的感覺。
市場現狀
促銷員中介:標準下調賣相不再重要
進入年末銷售高峰,各大商家紛紛招募兼職促銷員,由一些中介機構負責招人。“以前我們招促銷員要求形象氣質俱佳,但現在外表已不重要了,但即便這樣人還是很難招到。”翁小姐是一家禮儀、促銷員中介機構的負責人,她告訴記者,今年的招募情況不太好,鮮有條件出色的年輕人來應聘。
“現在的年輕人,特別是漂亮女生,誰還會為了幾十元錢到商場里站一天?”翁小姐說,如今大學生打工方向更為多樣化,促銷員這種簡單體力勞動不太受歡迎。同樣是站一天,漂亮女生更青睞各種會展禮儀,這一職位對應聘者的條件要求更高,而收入也更高。
說到收入問題,翁小姐表示,幾年前在賣場里推銷食品的促銷員一般50到60元一天,而現在最低也有80元一天,但相比參加會展100多元一天的收入,還是略少。“現在什么都在漲價,雖然促銷員的工資也漲,但也是杯水車薪,可再高的話商家會不樂意。 ”
既然工資不漲,那只能降低要求。在翁小姐的中介機構,對男促銷員的要求更低了,外貌基本沒講究,只要有一定的專業知識即可。
家政中介:四川阿姨返鄉讓市場缺人
上海一家知名家政介紹所的負責人賀女士透露,今年她這里的用工荒有點特別,“我們這里的保姆從四川和安徽來的占了八成左右,但四川災后重建工作做得非常好。很多原本從那邊過來的阿姨因為在家鄉有了新的工作方向,比如超市營業員之類的,就留在四川不來上海打工了。 ”
目前,賀女士正在安排一些已在上海定居的保姆頂班。 “現在行情好,所以很多保姆不如以前珍惜這份工作,”賀女士說,“她們會覺得反正地方很多,可對我來說,服務質量低的人員不能用,人數原來就不夠了,缺人的情況就逐年嚴重了。 ”
送水站:企業頻出招 熟練工遭獵頭
記者從幾家大型純凈水公司獲悉,公司下屬水站近期出現了“用工荒”,一些水站只能從行業內挖墻角,一名“老手”工資已經上漲到了2500至3000元。
“節日放假市民都在家,走親訪友也多,純凈水的消耗量比平時大得多,一旦送水工不夠,一天的計劃根本送不完。 ”清泉飲用水下屬一家水站的負責人孫先生告訴記者,由于送水工作勞動強度太高,即便己開出高價,但一些人寧愿選擇千元左右收入的保安、餐館服務員工作。
據介紹,一家規模稍大的水站,一般起碼配有5個送水工,但許多水站的送水工目前都有缺口。孫先生告訴記者,自己的水站原本就只有3名送水工,上月初一名送水工以回家結婚的理由辭了職,現在店內人力更是捉襟見肘。
記者了解到,那名以回家結婚為理由的送水工,實際是被別家水站挖走。孫先生說,現在行業中熟悉路線的送水工特別槍手,水站不僅為其配發電動車,還在每月固定工資的基礎上,開出了一桶水提成一元錢的高價。熟練工一個月可以送水3000桶左右,提成加各種固定收入,月收入將超過5000元。
資深送水工趙珉國對于 “用工荒”坦言,這都是高強度工作量導致的。水站雖然開出了高價,但除了固定工資,提成都是干出來了,年底用水高峰期間,一名送水工平均一天要送80多桶水,他自己最多送過120桶水,最后累得腰也直不起來,這樣的“苦活”自然會嚇退許多務工者。
趙珉國表示,要招到送水工,水站光開出“高價”是行不通的,如果能和員工簽訂一份穩定而有保障的合同,肯定能夠留住員工的心,同時也能規范雙方在勞動關系上的權利和義務,讓外來務工者更安心。
制衣市場:4500元招不到營業員
在一家輕紡市場內,很多店鋪門口都貼了告示,招聘營業員和裁縫。原來,從10月到新年期間很多顧客要定制新衣服,許多店家忙不過來。
記者注意到,有些招聘告示上還特別注明“會英語口語”的要求。原來,這個輕紡市場在老外圈中很有口碑,店主們對于會英語又有做生意經驗的營業員開價都不惜血本,月薪在3500到4500左右。可如此高薪卻還難招到人。店主解釋,會講英語的大學生不少,但大多都沒有做生意的經驗。
既然裁縫和雙語營業員難求,不少制衣店還是采取 “夫妻老婆店”的方式來應對。一家制衣店的負責人告訴記者,雖然累一點,但在招不到人的情況下,這樣也比較踏實。“現在許多裁縫都在要求漲工資,他們工資漲了我們衣服成本就高了,賣貴了客戶不樂意,賣賤了我們虧錢,所以還是自己來,起碼成本可以控制,價格有些優勢。 ”
各方應對
醫院護工:輪流休假保持看護質量
臨近年末,很多醫院也長期缺護工。長寧區一家醫院的負責人告訴記者,護工行業流動性非常大,由于工作辛苦,很多人做不久就受不了了,而且目前很多人都要回鄉過年,就形成了一直用工短缺的情況,而且導致來做的都是新手,服務質量下降。
另外一家醫院表示,他們的一些護工選擇過完年后再回家,錯開春運高峰時期,還有一些護工互相也會商量好,隔年輪流回家過年,形成規律。護工一年有15天的假期,他們一般會選擇在農忙的時候回鄉幫忙,有效避免了一些特殊時期用工尷尬的問題。
理發店:招不到帥哥只能招阿姨
黃先生是市中心一家理發店的負責人,過去10多年,店里技師只招小帥哥。但今年年末在店里留守的技師只有2個小男生,還有2個小姑娘和1個阿姨。黃先生無奈地說:招不到人,招到的男生也很快就離開了。
技師就是理發店里從事洗頭、吹發之類簡單工作的學徒工,積累經驗后可能升職成為發型師。每年年關是理發店最缺人的時候,因為許多發型師和技師都要回去過年。黃先生店里的年輕人就像走馬燈一樣在換,“招了五六批能留下1個就謝天謝地了。”黃先生說,開始時他還堅持只招男生,后來發現人實在招不到,于是只能招女生,但很少有女生能成為發型師,不過他現在顧不得這些了。
前不久,黃先生聘請了一位阿姨專門負責店內的衛生,結果人手實在太緊張,阿姨成了這家理發店有史以來年紀最大的技師。“招不到人主要原因一是年輕人吃不起苦,二就是生活成本上去了,微薄的薪水很難留住人才。 ”黃先生表示,現在留下的兩個男孩子他都想把他們培養成發型師,但接下來的問題就是誰來當技師?那么到時候只有連他一起上了。
飯店:短時工對各方面都不熟
在人民廣場周圍,記者發現大大小小的飯店門口都貼著招聘啟事。從服務生到領班到廚師,幾乎每個崗位都有招聘需求。
一家川菜館的經理表示,店里最缺的是服務員,雖然他們這里包三餐,還是會有很多人都會因為太辛苦勞累或者不適應各方面情況而辭職不干了。
另外一家豆撈坊的經理表示可以接受“短時工”,但短時工對各方面都不熟悉;而另一家甜品茶飲店的店主提到,有些學生寒假打工會想來兼職打工,但是一旦假期結束他們就不做了,這樣店里就得跟著不斷招人,也很麻煩。
記者了解到,一種被稱為“鐘點服務員”的用工方式成為了不少飯店應對年末招工難的方案,“鐘點服務員”主要來自學習服務類學校的學員,許多餐飲服務學校也向飯店輸出學員作為實習的一種方式。 “但這只能應急,我們還是希望招到熟手。”這位店主告訴記者。
洗車攤:老板親上陣 費用悄然漲
“洗車費竟然也漲了,這樣下去只能自己洗車了。 ”市民孫先生昨天致電本報熱線反映,市區一些汽車美容店、洗車攤近期悄然漲價。記者調查發現,一些汽車美容店、洗車攤的基礎洗車費從原來的15元上漲到了20元。據攤主說,漲價是因為用工成本增加,漲價費用基本用于“招兵買馬”。
昨天中午,記者在場中路一家洗車攤看到,店鋪墻壁上貼出了漲價通知,從下周開始,店內人工洗車的價格將變為20元。據悉,這家洗車攤的6名員工已全出動,包括老板李全國。
據李全國介紹,洗車工作十分辛苦,許多外來務工者都是看中額外提成才干。但今年本市生活成本大幅提高,不少洗車工都辭工離開了上海。他原本有洗車工8名,現在走了近一半,弄得自己也要上陣幫忙。眼看就要年底,洗車量肯定會大增,他只能漲價。
“漲價是為了工人,自己一點沒多賺。 ”李全國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往年招一名洗車工,除了每輛車的提成外,只要包吃包住和每月1000元左右的工資就行,但今年工資提到了1500元都沒人干,他只能在洗車費上提價,將這筆漲價費用加入洗車工的提成中。
專家說法
企業應用溫情留住“都市候鳥”
復旦大學社會學系教授于海認為,外來務工者是一個城市服務行業的中堅力量,卻因為種種原因并沒有對城市產生認同感,這也是形成他們頻繁跳槽、各服務行業常年缺人的重要原因。這些外來務工人員來到城市工作,比在家鄉賺到的錢多,但他們始終感到不被城市接納,所以逢年過節一定要回去體驗“家”的溫暖。雖然近年來服務行業的工資有所改善和提高,但是與日趨見漲的生活成本結合來看,的確也難阻止他們來回奔波的腳步。
于教授提出,讓外來務工者在城市更穩定地工作,不妨在法律保障上更偏向勞動者;在戶籍問題上也可以有些鼓勵政策。如果外來務工者對城市有了相應的認同感,他們就會對城市有“家”的親切感,利于他們在城市安排中長期工作打算,減緩服務行業用工的流動性
查看更多相關信息,可登陸松江第一招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