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道,國家統計局的發布數據顯示,自1998年以來,農民收入增長首次快于城鎮居民,同時去年也是自1985年以來,農村收入增長最快的一年。
對于去年農村居民收入增長如此之快的原因,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韓俊分析認為:一個原因是,農民工資性收入增長的比較快、增幅比較大,去年農民工資性收入高達17.9。另一個原因是,農民家庭經營的收入,由于農產品價格普遍上漲,農民來自家庭的農業收入也增長12.1%。此 外,國家給農民的一些補貼、轉移性收入也增幅比較快。但最為關鍵的就是工資性收入增長的拉動。而工資性收入增長的拉動主要來自政府在去年多次上調最低工資標準。
不過,這份靚麗的成績單背后所折射出的問題同樣值得深思:這是否意味著人口紅利時代已經結束?中國的劉易斯拐點是否已經到來?
所謂“劉易斯拐點”,是指一國勞動力從過剩轉向短缺的轉折點。這個理論認為,工業化過程伴隨著農村富余勞動力向非農產業的逐步轉移,富余勞動力會逐漸減少,最終消失。
國家發改委中國宏觀經濟學會副會長王建表示,中國已經到了劉易斯拐點。
但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松卻認為,這一刻還未到來。
中國是否到達“劉易斯拐點”,雖然還有爭論,但是有一點卻毋庸置疑:中國的勞動力現在已經不再像前幾年那樣無限供給,廉價的中國勞動力不再“廉價”,中國的人口紅利時代正在逐步走向結束,正是因此,有專家判斷,用工荒和招工難問題在節后還將繼續上演。
查看更多相關信息,可登陸松江第一招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