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了,少了;多了,多了。緊跟著的,就是雞肉、雞蛋價格的‘上躥下跳’。其實,這對養雞戶來說,一點好處也沒有。”被業內稱為申城第一“雞司令”、松江區上海太平洋禽蛋專業合作社領頭人謝敏杰,談到時下雞蛋漲價時出言冷靜。
農戶缺乏定價權 反應比市場“慢一拍”
32年的養雞經歷,讓年過花甲的謝敏杰感受最深的,是長久以來農產品價格的“陰晴不定”:農戶缺乏市場定價權,反應總比市場“慢一拍”———要么“鋪攤子”,要么“拆臺子”,容易走極端,極少有人做到不跟風上;仡櫶窖笄莸皩I合作社這幾年走過來的歷程,身為理事長的老謝認為,農戶若要不被市場牽著鼻子走,說到底,還得靠過硬的產品掌握話語權。
從最初的綠殼雞蛋,到去年的蟲草雞蛋,再到前不久剛推出的珍禽野味蛋,幾乎每年謝敏杰都能玩出點“花樣”。以珍禽野味蛋為例,盡管合作社每天能產出4000枚雞蛋,但仍天天賣斷貨。據老謝保守估計,僅現在的珍禽野味蛋,一天就能給合作社帶來一萬元左右的收益。
“過山車”價格模式不利于農業健康成長
老謝沒讀過多少書,對高深莫測的經濟學理論也一竅不通,但實踐也能出真知。目前,常年從老謝那里穩定采購禽蛋產品的大客戶約有20多家,其中不少是高星級酒店。每到春節等節假日,蟲草雞蛋等貨源比較緊缺,所有客戶不論名氣大小,一律得排隊提前預定。不過,貨源再緊俏,老謝也恪守當初對客戶的承諾,絕不隨意漲價。
之所以這樣做,老謝有自己的理性考慮。他說,一方面,利潤空間要合理,“錢掙得差不多就行。太貪心了,就會引起一系列的連鎖反應,最終就有可能沒人吃雞了,到頭來虧的還是自己”;另一方面,不漲價也為行情不景氣時的不降價提前打了“預防針”,“爬得越高,跌得越慘。輕易降價了,以后再想爬出這個‘深坑’,回漲到正常的價位,就困難了。”謝敏杰認為,農產品的價格應該有一個理性的價位,忽高忽低的“過山車”價格模式,不利于農業的健康成長。
不能“一條腿”走路 建立起完整的產業鏈
不追風漲價,容易做到。硬頂著不降價,絕非老謝說得那么“輕巧”。在養雞這一行摸爬滾打這么多年,謝敏杰明白,只賣雞或只賣雞蛋的“一條腿”走路肯定走不順,要自己建立一條完整的產業鏈。如今,他的合作社擁有兩個大型標準化蛋雞場和一個孵化室、一個飼料加工場,養殖蘆花雞、泰國土雞、黑雞、小紹興雞、優質草雞、綠殼蛋雞等優良品種,現飼養種雞和蛋雞12萬羽,年產雞蛋800噸,年銷售苗雞1000多萬只,除供應上海地區外還銷往全國各省市。另外,合作社還用養雞產出的雞糞作為有機肥,種植了250畝黃桃、生梨和蔬菜。產業鏈完整了,收益也有了保證。據介紹,目前合作社每年收入約為5000余萬元,還帶動了附近七八十戶養雞戶發家致富。
查看更多相關信息,可登陸松江第一招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