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小長假,我區各墓園紛紛迎來祭掃人流車流高峰。據民政部門統計,從3月19日到4月5日,各經營性公墓共接待祭掃市民62.6萬人次,車輛5.2萬輛次;三天小長假,共計接待祭掃市民42.4萬人次,其中以昨天的人車流量最大,分別達到21萬人次和1.9萬輛次。雖然接待壓力大,但在民政、公安等各部門的全力配合下,清明祭掃接待平安、有序。
祭掃高峰如期至
昨天一早,來自本市的祭掃市民通過各種交通方式前來我區各經營性公墓祭掃。8點不到,天馬塔園的停車場已經全部停滿;8點10分左右,天馬山公墓的停車場也告“客滿”。面對大客流的到來,交警部門對沈磚公路(千新公路至新宅路一段)實行由東向西的單向通行,并有序引導車輛停放于沈磚公路兩側。據了解,高峰時段的沈磚公路雖然較為擁擠,但道路始終保持暢通。
此外,為避免大客流影響短駁車的正常運行。昨天,交通部門還對前往天馬山公墓和天馬塔園的短駁車行駛路線作了臨時調整,通過繞行避開沈磚公路的擁堵路段,雖然增加了路程但節省了時間。
“軌交+短駁”受歡迎
昨天上午8點半,記者在9號線大學城站的短駁站點看到,手捧鮮花前來祭掃的市民已經在站點前排起了長長的隊伍。張先生家住龍陽路附近,他告訴記者,他們一家早上6點多出門,一路上乘坐軌交都比較方便,9號線出站后,只要排隊10分鐘,就能乘上免費的短駁專車,服務很好,“ 非常人性化,既省時間又省錢。”
由于前往天馬山公墓和天馬塔園的人流較大,在9號線洞涇站,出站人流相比平常大幅增加。站點清潔工告訴記者,往日兩天才產生1桶垃圾,當天早上2個小時就已經清除了3桶。約9點,短駁車前排隊的隊伍已達三四百米,短駁車以平均三五分鐘一輛的速度發車,做到“人滿即發”,未出現“人等車”的現象,加上現場工作人員和志愿者的全力疏導,現場秩序井然。
昨天,交運部門共安排了88輛短駁車輛,開行393班次,共有1.15萬人次市民以這種方式抵達墓園。而今年清明祭掃的5個高峰日,共有3.82萬人次市民選擇乘坐“軌交+短駁”的方式前來祭掃。
文明祭掃漸成風
在天馬山公墓,記者看到,鮮花已經成為人們掃墓的必備品,尤其是一些年紀較輕的市民,通常只拿著鮮花前來祭掃。市民韓先生說:“祭掃是對逝去親人的一份思念,一束鮮花足以表達,綠色祭掃應該提倡。”
有資料顯示,傳統的清明祭掃方式每焚燒1千克紙錢會增加1.46千克的碳排放量。為了鼓勵市民文明祭掃,摒棄燃放煙花爆竹等祭掃陋習,天馬山公墓已連續多年在墓園設立“鞭炮換鮮花”服務點,向祭掃市民倡導文明掃墓方式并得到積極響應,到服務點換鮮花的掃墓市民逐年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