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安全社會網絡會議第三次會員大會暨國際安全社區命名儀式5月26日上午在松舉行。會上,中國大陸11個街道被命名為國際安全社區,松江區方松街道位列其中,成為上海市郊首家國際級安全社區。
區長孫建平在致辭中對亞洲安全社會網絡會議第三次會員大會在松舉行表示歡迎和祝賀。孫建平表示,松江區方松街道被命名為國際安全社區,正式成為國際安全網絡成員,是松江城市管理的新起點。也時刻提醒我們不辱使命,勇擔責任。松江將努力學習國內外安全社區建設的經驗和做法,全面深入推進安全干預項目。讓安全健康成果惠及更多社區、更多市民。
會上,中國大陸地區北京、上海等城市的11個街道被授予國際安全社區銘牌和國際安全社區網絡證書,并簽訂了國家安全社區協議。
據介紹,“安全社區”的核心理念是“任何人都享有健康和安全的權利”。1989年。“安全社區”的概念被世界衛生組織正式提出,并專門成立了“社區安全促進合作中心”,在全球宣傳、推廣安全社區計劃。經過20年建設發展,目前全球共有247個社區獲得了世界衛生組織認可的“安全社區”稱號。
中國大陸地區安全社區建設起步雖晚,但發展較快。繼2006年濟南青年公園街道成為第一個國際安全社區以來,共有46個社區成為國際安全社區網絡成員,惠及人口近一億。上海作為先行試點地區,目前已命名為國際安全社區的有15家。
中國職業安全健康協會、世界衛生組織社區安全促進合作中心等機構官員等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