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察官叔叔阿姨,謝謝你們!如果沒有你們當初的教導,就沒有今天的我。”在松江區檢察院未成年人接待室里,一個身材壯碩、理著平頭的大男孩動情地對未檢科檢察官說。
這個男孩叫小張,陜西紫陽人,剛滿19歲。因為奮勇追趕一名搶劫匪徒,日前他被評選為“上海市見義勇為先進分子”。而讓人意想不到的是,數年前他曾因搶劫被判入獄1年。
少年失足
2007年11月,松江檢察院辦理了一起搶劫案件。小張與他的兩個“朋友”在一個中學附近,看到兩個學生分別騎著電動車和自行車,一邊言語威脅,一邊拳打腳踢,迫使他們將車交出,隨后以幾百元的價格銷贓。
松江檢察院未檢科檢察官告訴記者,第一次看見小張時,他身材瘦小,外罩一件肥大的機車外套,額前的黃頭發將一邊眼睛完全擋住。問他叫什么名字、家住哪里時,小張倔強地把頭扭到一邊。在檢察官的追問下,他賭氣地憋出一句話:“反正爸爸媽媽都不管我,你們也不用管!讓我去坐牢好了!”
看著小張稚嫩的臉龐,辦案檢察官深感痛心。小張為什么犯罪?又是什么原因讓他對父母心存怨恨?檢察官馬上約見了小張父母。檢察官了解到,小張1992年8月出生,小學還沒畢業就跟隨父母來滬打工,因為父母整天奔波在外掙錢,也沒有再給小張聯系上學?梢哉f,小張成了一個無人管教的“野孩子”。對小張結伙搶劫,父母也深感愧疚,他們一遍遍嘆息:“都是我們不好……”
循循善誘
在檢察官耐心細致的詢問下,小張逐漸袒露了心跡。他說自己只能跟其他民工子女一起玩,有點錢的時候上游戲廳、去網吧,沒錢的時候就在街上游蕩,其實他很羨慕那些上學的同齡人。辦案檢察官意識到,小張的搶劫犯罪行為絕不僅僅是自身的原因,父母無暇管教、“二代民工子女”脫離學校、社會關懷太少,這些都有很大的關系。
考慮到未成年人的心理特點,檢察官沒有直接批評小張。“如果爸爸媽媽給你買了一輛電動車,人家要來搶,你怎么想?”檢察官簡單的一句問話,讓小張低下了頭。而后,檢察官循循善誘,指出了犯罪的社會危害性,教育他要結交良友,自食其力,把握自己的人生方向。同時,檢察官告知小張父母,在孩子犯下錯誤后,更要關心、引導好,不能讓他有被拋棄的感覺,小張父母連連稱是。
因為案件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松江檢察院以搶劫罪對小張等3人提起公訴。鑒于小張是未成年人,犯罪情節輕微,悔罪態度好,檢察機關建議從輕處罰,最終小張被判處有期徒刑1年。
小張服刑期間,檢察官還專程前去探望,鼓勵他積極改造,努力學習本領,出來以后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見義勇為
2011年1月,楊某預謀竊取超市金飾品柜臺的金器,在用榔頭敲開玻璃后,楊某即被發現并奪路而逃。這時,路過的一名青年奮起直追,直至將楊逼停在一個工廠角落處。松江檢察院檢察官經核實,驚喜地發現,這個見義勇為的青年正是當年曾犯搶劫罪的那個小張。
于是,檢察官馬上撥通小張的電話。小張主動來到檢察院,向未檢科的叔叔阿姨匯報了自己的近況。小張說,以前他不懂事,是檢察官叔叔阿姨幫助他回歸了正途。現在他已經找到工作了,在江蘇一家電子廠做裝配,請爸爸媽媽、檢察官叔叔阿姨放心。
看到小張脫胎換骨,松江檢察院檢察官感到由衷的高興。隨后,松江檢察院向區綜治辦制發《檢察建議書》,建議對小張進行表彰,區綜治辦也將小張的事跡上報。在“上海市見義勇為先進分子”表彰會上,有關部門鼓勵大家向小張學習,積極與犯罪作斗爭,弘揚社會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