泖港鎮注重生態河道創建及中小河道養護和保潔 周馨
泖港鎮中心環境優美 周馨
獲上海“我最喜愛的鄉村”稱號的黃橋村也是上海楹聯第一村 周馨
1982年建成的泖港大橋曾是上海第一座斜拉橋 周馨
高產糧示范基地邊的竹制候車亭別有韻味
在黃浦江南岸,離市區遠遠的有一個名不見經傳的江南小鎮。她沒有噪雜喧鬧的街衢,熙來攘往的人流,有的是空曠開闊的視野,恬靜優美的房舍,這就是松江區泖港鎮。
以傳統農業為“生”的泖港鎮,屬于黃浦江上游水資源保護區。在村村冒煙鎮鎮招商的“火紅”歲月里,她的日子過得有些“清淡”。因為這里是黃浦江水源保護區、基本農田保護區、生態環境保護區,三種約束,讓泖港鎮人不敢輕舉妄動。對此曾有人戲謔:泖港人頭上有“三座大山”。然而,正是這三個“緊箍咒”,讓泖港小鎮免于污染,成為一片大都市中難得一見的凈土。
引進高科技企業
但是,保護這保護那,不等于不發展,清湯寡水不是農民要過的日子。
泖港鎮想出了許多富有創意的辦法,產業導入與環境吻合,通過產業,穩定人口數量、質量,并把產業導入人口與稅收結合起來。他們挖掘潛力,歸并幾十家企業,騰出200畝土地,引進了一些高科技的生物、醫藥企業,這些產能要求很高的企業反過來對環境建設本身又是一個推動。
名列國家衛生鎮
一個小鎮的人口承載力是有限的。57.6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5萬左右人幸福而快樂地生活著。16個行政村、2個社區、11941戶人家,112個社區管理區域,每個區域6至8名社會綜合管理和服務人員。鎮里的所有路面翻新了一遍,汽車站、公共服務設施等都是全新的,農貿市場干干凈凈……黨委書記孫月芳準確無誤地報出“自家”數字,還強調了集鎮環境和大田環境是一個小城鎮建設不可分割的整體。果然,在黃橋村記者看見一塊塊農田整齊大氣,溝、渠、路、河清清爽爽,一切井然有序。大的來說,泖港有15000畝黃浦江水源涵養林;小處著眼,村容村貌建設中農民也在積極參與,宅前屋后“潔、齊、美”。
國家衛生部、市愛衛辦到泖港鎮檢查,前者經過“暗訪”后,打來電話說:你們這里我們看過了,正式檢查就不來了。后者更是富有戲劇性,孫月芳把鎮里地圖交給他們,你們隨便看哪里,我帶路。部、市領導來,我們不用提前準備,因為我們是制度化管理。
2009年以來,泖港鎮市容環境衛生質量連續十三個季度名列全市郊區106個鄉鎮第一名,被譽為“上海郊區最干凈的農村”。2010年泖港鎮成為國家級衛生鎮,目前泖港鎮又在努力創建國家級生態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