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年產值超2000億元的代工巨頭,正在悄然轉型上“云端”。今年上半年,我區產值大戶廣達集團實現產值892.7億元,比去年同期減少了100多億元,效益卻隨著企業上馬“云計算”水漲船高,上半年累計納稅3.67億元,是去年全年的76.9%,預計全年畝均稅收可接近100萬元,比去年翻一番。
以廣達集團為首的筆記本電腦加工產業鏈,是松江制造業的一張名片,全球每三臺筆記本電腦就有一臺產自松江。去年,廣達集團實現工業產值2106.69億元,占到全市工業總產值的6.78%。然而,作為一家典型的代工廠商,產值看著挺高、分獲利潤有限,廣達集團也常常受到“發光不發熱”的詬病。隨著各類生產要素成本的上升,公司利潤率還在逐年下降。在多方因素作用下,廣達集團今年已將3條生產線從松江轉移到重慶,今后還可能有15條生產線將轉移。
伴隨著“內遷”,廣達已在集團內部進行組織調整,擴編云端部門,在松江基地正式啟動“云計算”計劃。目前,廣達“云計算”已集聚900名研發人員,其中200名布局上海,700名在臺灣,可以在服務器、存儲器、交換器等“云計算”領域提供技術服務,其客戶則包括谷歌、微軟、亞馬遜等國內外諸多大型公司。
同時,廣達斥資在上海成立了云達(上海)科技有限公司,主要負責云計算相關的信息咨詢、科技開發、軟件研發及銷售業務。根據規劃,這家圍繞“云計算”的新公司,第一步主要針對百人以下的企業提供虛擬服務器、內存、硬盤空間及備份等服務,目前在松江設立的第一條“云計算”產品生產線已投產,月產值約在11億—12億元。盡管眼下規模還不大,但其利潤率卻遠高于普通的筆記本電腦等產品,目前約為16%左右。按此測算,僅“云計算”業務就能為松江當地帶來約4億—5億元的年稅收。
據透露,廣達將根據客戶需求,在松江增加有關“云計算”產品的生產線,將“云計算”相關產品的比例逐年提升至10%左右,同時逐漸將傳統產品的生產轉移到重慶等地,實現松江生產基地的產品結構調整。區委書記盛亞飛認為:“將低端的轉出去,高端的發展起來,產值雖然降了一些,但效益提高,稅收增加,這正是松江制造業轉型的成功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