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梯間臭氣熏天,每次墻壁經過重新粉刷后馬上又故態復萌。”日前,家住松云水苑的居民李女士向本報打來電話,氣憤地敘述了自家住宅樓里公共場所被群租戶們當成公共廁所的情況,希望相關部門能夠打擊群租行為,維護小區環境衛生。
據李女士介紹,她入住松云水苑小區后不久就發現小區內群租現象嚴重,不僅環境衛生受到影響,小區居民的安全也難能保障,松云水苑小區甚至一度被稱為“民工水苑”“群租水苑”,其群租現象在2009年被東方網等媒體曝光揭露后受到了查處打擊,該現象也因此消停了一段時間,但不久后又故態復萌。據記者向李女士及周邊住戶了解到的情況,36號樓的第一、二、九層都有群租房,為逃避檢查監管,群租戶不再大張旗鼓地對外召集群租者,往往是派出一人與出租方簽訂正規的合同,然后與自己的親戚朋友或聯系到的其他租戶一起住入房內。
為盡量能多住些人,很多房子的廁所都被辟為床位,因此群租戶們的如廁問題無法在屋內解決,他們就盯上了公共場所。由于松云水苑的住宅樓為小高層,住戶出入以搭乘電梯為主,應急通道的樓梯間就成了群租戶們隨地便溺的重災區。記者在36號居民樓搭乘電梯到頂層后,順著樓梯間一路步行到底,每層樓梯間的角落都有明顯的尿漬,雖然大多經過物業的重新粉刷,但還是有淡淡的異味飄散其中。
李女士表示,為了樓梯間被群租戶隨地便溺的問題,她和鄰居們沒少向物業反映情況,可是物業部門的重新粉刷只能是治標不治本。隨著群租戶的泛濫,小區內其他住宅樓的樓梯間和小區的小花園、球場的角落也開始成為“公共廁所”。她認為要想徹底解決這一問題還得從嚴厲打擊群租戶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