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中秋,松江佘山鎮農民顧云坤在自家魚塘里忙碌起來,但他并不是忙著捕魚,而是坐著大木盆在水面上采菱角。他采摘的是一種“草場浜水紅菱”,在松江已有近200年種植歷史。據了解,今年松江區“草場浜水紅菱”種植面積達到500畝,中秋前采摘上市后備受市民歡迎,每千克賣到14元。
“一曲菱歌泖上聽”。松江區史志辦有關人士介紹,上海郊區古有中秋拜月的習俗,案桌上要擺放菱、藕、石榴等時令鮮果,“尤其是菱,因為和‘靈’諧音,中秋吃菱有討個好口彩的意思。”“草場浜水紅菱”是永豐地區的土特產,有200年種植歷史,以殼薄、柔嫩、汁多、甜脆、清香而優于其他品種。
近年來,隨著市民對中秋食俗文化的重視,松江不少農民開始重新嘗試種植紅菱。比如佘山鎮辰山村農民顧云坤,便將承包的15畝魚塘改種紅菱,每畝產量達到1000千克,凈利潤達到5000元左右。為了讓更多市民品嘗到這一松江土特產,松江浦凈蔬菜專業合作社今年和郵政部門特意推出了毛豆、芋艿、蓮藕、紅菱等中秋食俗“四大樣”精品禮盒,目前已經售出近3000份,銷售形勢喜人。
松江區農業部門有關負責人介紹,松江有關部門計劃在穩定現有種植面積的基礎上,進一步挖掘鄉村旅游文化內涵,屆時將推出 “農家女水上采紅菱”、“市民游客現場品嘗紅菱”等特色項目。
查看更多相關信息,可登陸松江第一招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