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中轉站在小區建設時已納入規劃,身份“合法”;可使用過程中又影響了居民生活,存在似乎并不“合理”。家住松江區茸平苑25號樓的居民們就遇到了這件備受困擾的事情。
影響居民生活
茸平苑25號的業主顧先生說,小區西北側距離25號樓不遠處有個垃圾中轉站,整個小區的垃圾都在此匯聚、清理和裝運。盡管垃圾房并不大,也就10多平方米,結構也很簡單,完全依靠保潔員的人工勞動。但就是這么一個小小的垃圾房,成了顧先生和鄰居們的一塊心病。
“每天清晨,垃圾房傳來拖拽垃圾桶的響聲,加上分揀垃圾、沖洗垃圾桶,吵得人無法睡覺!”顧先生說,即使門窗緊閉,依然能聽到噪聲,嚴重影響了他的睡眠。此外,垃圾散發的陣陣惡臭和因此滋生的大量蚊蠅也給25號樓居民帶來了困擾。夏天,樓內居民根本不敢開窗通風。
符合相關規定
樓內居民說,這個問題已困擾了他們3年,盡管多次向有關部門反映,始終無法解決。歸根結底,原因只有一個:垃圾房的位置和大小在小區建設時就經過規劃部門審批,符合相關法律法規。
記者來到該小區,經過丈量,從垃圾房墻角到東南側的25號居民樓最短距離為8.03米。根據相關標準,像茸平苑里這樣的最小型垃圾轉運站,其與附近建筑物最短距離應大于等于8米。這么看來,“剛好”符合相關規定。
松江區規劃局規建科的工作人員表示,既然垃圾房的存在合法,就不可能簡單地拆除或搬離。盡管居民意見頗大,但也只能在平時的垃圾處理中想辦法,以降低對居民的侵擾。
陷入處理“怪圈”
記者隨后來到小區所屬的五龍居委會,居委會陸書記無奈地說,離垃圾房最近的25號居民不斷在居民代表大會上提出此事,居委會也多方奔走,相關職能部門更是來了好幾次,但一說到“垃圾房是合法存在”,大家都無能為力?沙粑逗驮肼曈质强陀^存在,居民也不甘心這樣一直忍受下去,這個問題就陷入了“反映-查看-合法-無能為力”的怪圈。
目前,小區居民迫切希望有關部門拿出解決方案,此外,在今后小區的建設中也應關注配套設施與居民樓間的實際距離,在法定的范圍內盡量留出余地,給予更多人性化的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