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稻收獲時節,在石湖蕩鎮一望無際的稻田里,一臺臺收割機發出歡快的“突突”聲,忙碌的種糧大戶們的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據介紹,今年全鎮水稻種植面積2萬畝,預測總產1.15萬噸。除了全區普遍推廣種植的“秀水114”、“秀水134”外,該鎮還種植了優質水稻品種“嘉禾218”約2000畝、“秋優金豐”600畝,并通過產銷一體化,實現了農產品品牌的推廣以及農民增收。
石湖蕩鎮是地處松江西南隅的農業重鎮,由于位于黃浦江上游水資源保護區域,水清、氣凈、土肥,長久以來,就是一片優質水稻的生長寶地。近年來,石湖蕩的農業發展以“科技、生態、高效”為原則,鎮農業部門通過優化布局、優化品種、提高種植技術、培育自主品牌等措施,不斷完善社會化服務體系,提高稻米產業化經營水平,漸漸使石湖蕩的優質米香飄滬上。
在夏興稻米專業合作社,社長楊才榮自豪地介紹起自己種植的獲得2010年度松江區首屆大米品嘗大賽金獎的“源頭泰玉”(“嘉禾218”大米)。“這種米外觀呈長型,透明晶瑩,蒸煮的米飯松軟,適口性好,米質遠優于我國一般粳稻品種, ‘泰國米’相媲美呢。”可與“不僅要種糧,更要自己加工、自己銷售,這樣才能多賺一點。”楊才榮對發展現代農業有自己的理解。在鎮農辦和農技中心的指導和幫助下,他辦起了自己的小型稻米加工廠,并申請注冊了“東夏”商標。這樣一來,產供銷一條龍,既有自己的加工點,又有自己的銷售渠道,再加上米質優、名氣響,吸引了不少回頭客和新客戶。粗算下來,每畝稻田的凈收入要比以前小規模種植多出1500元左右,產值翻了一番。靠著科學種糧、品牌售糧,老楊走上了致富之路。
信息引導,政策扶植,科學指導,多方推廣,近幾年來,石湖蕩鎮不僅大面積推廣優質水稻品種,還著力打造具有當地特色的品牌大米,增加稻米附加值,實現農民增產增收。在石湖蕩鎮,除了有“源頭泰玉”這樣響當當的品牌大米外,“申源”牌大米也是名聲在外,不僅在申城銷路良好,在浙江東陽地區也是頗受歡迎。
據了解,加工此米所用的稻谷,均是經過農技中心專業人員檢測,絕不使用違規化肥、農藥,專施無公害水稻專用肥和有機肥,軋出來的米米質好、無雜質、顆粒大、有光澤,味道香甜,吃口糯軟,再加上標準化的包裝和品牌化的推廣,“申源”牌大米已成為石湖蕩的一大特色名優農產品。
查看更多相關信息,可登陸松江第一招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