泖港鎮為破解勞動就業中的瓶頸問題,通過深入調查研究、摸實情、出實招,總結出全鎮勞動力結構,呈現年齡偏大、文化程度低、就業技能缺乏的現狀,認為家政服務是新形勢下適合泖港農民的就業之路。2009年,泖港鎮建立“泖港居家保潔服務社”,把促進就業作為政府責任,把已就業和未就業的人員組織起來,加強培訓、拓展市場、打造品牌,如今已取得了良好效果。
年近50歲的顧亞芳,生活在泖港鎮興旺村,之前在上海“家之家”家具有限公司上班,家里還有4畝耕地。前幾年農村改造時,土地被征收,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顧亞芳于2009年初離開“家之家”家具有限公司,開始自謀生路。
剛開始,親戚給她介紹了一個“帶小孩”的工作。孩子剛 個月,每兩小時就要吃4一次奶,從沖奶粉、試奶溫、喂奶到洗奶瓶,每一個細節都要做好。孩子睡著時,還要做家務,掃地、拖地、洗衣服。幾個月后,孩子已超30斤,正是黏人的時候,顧亞芳不堪勞累,最終辭掉了這份工作,失業在家。正在彷徨無路的時候,從鄰居那里聽說了“泖港居家保潔服務社”。
據顧亞芳介紹,她參加了2009年底的一次培訓,當時有上百人參加,主要學習了禮貌禮儀、家用電器使用、居室保潔清掃、廚房整理、洗燙日常衣物、地板保護、烹飪技術等。隨后成為了一名正式的家政服務員,服務社為她介紹了兩家房東,上午在一家做清潔工作,下午為一家三口做晚飯,一個月下來也有近2000元的收入。前段時間,顧亞芳被評為二星級服務明星。
除此之外,泖港鎮還出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泖港居室保潔服務社業務經理俞秀娟介紹說,對具有本鎮戶籍,處于法定勞動年齡段內,進城去參加服務型崗位就業的人員,每月補貼交通住宿費200元,另外繳納非正規就業綜合保險一份,最大保額為9萬。每逢冬夏兩季各發一套服裝。已到退休年齡的服務員,退休后繼續從事家政服務工作的,服務社給予減半補貼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