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的路上,每一步都是回憶。上周末,供職于陸家嘴一家證券公司的白領王慧回到文匯路故地重游。“平時工作節奏很快,閑下來我經常會回到松江大學城,在校園里看看風景,在文匯路上吃吃美食。”小王左手揚了揚手里的大雞排,右手拿起手機開始拍照。
2007年9月,四個來自全國不同地區的女孩子齊聚東華大學,并且“同在一個屋檐下”。大姐趙娟來自遼寧,一口本山大叔的包袱抖得老招笑;二姐李思穎來自四川,是個地地道道的“不怕辣”;三姐顧雪來自浙江杭州,模樣小巧、說話聲音細細軟軟。王慧是松江本地人,年齡最小,成了小妹。
大學時光轉眼流逝,畢業后,四姐妹各奔東西:大姐去了美國一家企業上班,英語說得比普通話還溜的她在外企如魚得水;二姐回四川當了中學教師,這位“孩子王”常帶著學生們一起吃火鍋;三姐回杭州開了一家飾品店,之后又注冊了網店,生意越做越大。工作以后見面機會少了,四姐妹于是組建了一個QQ群,叫“四位小筑”,每周都相約在網上聚會聊天。
“大家都在說,這五年,大學城變化很大。我們剛到松江校區的時候,新城沒多少人氣,周圍還有點荒涼。如今新城熱鬧了,也變繁華了。文匯路上美食店、服裝店、書店、桌球店等現在也一應俱全,成了名副其實的‘中華學生一條街’。”王慧調侃說,自己成了大學城成長的見證者。“ 每年我會來這里好幾回,這里已經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
在上外感受英美文化、在東華學習服飾搭配、在工程大體驗先進汽車工藝、在華政探討法律思辨、在立信學會個人理財,在外貿觀摩高手談判風采,在復旦視覺體驗先鋒藝術……沒有圍墻的松江大學城校區,一個大學生由七所高校共同培養。在這里,每一年都有兩萬多學子學成畢業。近五年,“ 大學城共向社會輸出了近十萬名大學畢業生,他們遍布全國各地,還有不少人在國外工作生活,都在各自的崗位上為社會貢獻知識和力量。”大學城管委會老師介紹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