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大學四年生活即將走進尾聲,一股離愁別緒在象牙塔內彌漫開來。畢業實習、拍畢業照、畢業酒會、制作畢業紀念冊、畢業旅行以及畢業租房等,應屆畢業生們忙得不亦樂乎,每一項與畢業相關的消費支出都讓大學生們“燒錢”。
畢業實習最燒錢
上周末,記者在松江大學城看到,工商銀行ATM機前,已排成三支長隊。“我已經實習了4個月,實習期租房每月花費1200元,每月交通費400元,水電費100多元,買職業裝花費800元。此外,班上吃集體散伙飯是AA制,每人交200元;宿舍吃散伙飯每人80元;定制畢業班服花費100元;拍畢業照花費150元;制作畢業紀念冊人均花費50元;畢業旅行消費5000元;行李托運200元……”說起畢業花費,正在排隊準備取錢的小陳一筆筆算起賬來。
小陳是復旦視覺藝術學院的大四學生,畢業后簽約了徐匯區一家網絡公司,目前正處于實習階段。“公司離學校遠,只好到公司附近租房住。都不記得來取過幾次錢了,總覺得錢不夠花,前幾天父母還給我打了點錢過來。”小陳告訴記者,這個畢業季她已經花了1萬多元。
聚餐、旅行、購物成必要花銷
上海對外貿易學院金融專業的李萌在學生公寓里,對記者翻出了自己最近的記賬本。“每天的每項支出我都會記錄下來,這樣就能知道錢花在了什么地方。”記者看到,在清晰的日歷表下,每一項開支都分門別類,就連“坐公交車花1元”等也記錄在內。
李萌說,幸好自己實習的地方離宿舍近,暫時還住在學校宿舍里。租房、交通、水電開銷都省下來了。但臨近畢業,有些花費還是不可避免。比如“班級吃散伙飯,湊份子錢,這兩三百元是必須開銷的。此外,畢業照100元,宿舍散伙飯100多元,KTV300元,畢業紀念冊80元左右,論文打印費50元,剛工作置辦新衣服1000元,就近旅行1000元。七七八八的支出加起來也超過3000塊了。”
近段時間,大學城附近的文匯路上,餐館、KTV、咖啡館的生意十分火爆。6月9日,記者來到文匯路三期時,時間不到下午五點,附近幾家飯店都找不到座位了。記者隨后繞到內街商鋪發現,不少店內坐滿了大學生,推杯換盞,歡聲笑語不斷。
采訪中,一些學生認為,雖然畢業季花銷有些大,但是花錢買回憶,也是值得的。例如與同學聚會,畢業以后很多同學見面的機會就少了,趁還在一起時多聚聚,即便花點錢也是值得的。也有大學生認為,畢業生不應開銷過大,應屆畢業生作為學生群體,大多數人還不具備獨立的經濟能力,因此,畢業的各項開支還是直接壓在他們的父母身上。不少同學的畢業支出中還有這么一項“分手禮物”——情侶選擇在大學畢業前分手,總得送給對方些紀念品,平均300多元的禮物實屬平常,也有大手筆送iPhone4s或者名牌首飾的。
校方:畢業消費宜理性
華東政法大學心理咨詢中心余老師分析說,客觀上看,畢業消費成本逐年上升,與目前的物價上漲有關系。而從主觀上說,也存在消費攀比現象。畢業季應更注重理性消費,應屆生作為非經濟獨立群體,應該根據自己實際的家庭情況來安排消費,同學友情固然重要,但友情的好壞也不是非用請客等來衡量的,要學會選擇恰當的方式來節省開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