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到,啤酒俏。這兩天,走進青島啤酒上海松江有限公司,門口等著提貨的卡車排起了長龍,而廠房內的幾條流水線,正24小時不間歇地趕制啤酒。用黃浦江水釀出青島嶗山水的味道,像這樣打上“松江制造”印記,風味卻是天南地北的舌尖美食,如今在松江數不勝數。
區質監局一項最新統計顯示,目前全區共有301家食品生產企業,從糧食加工品到調味品、肉制品,從乳制品、飲料到糖果、炒貨,幾乎涵蓋了所有的食品生產門類,形成了一條完整的美食產業鏈。不僅如此,在全區2011年企業納稅前50名企業中,食品生產企業就有5家,而且有幾家的納稅額還在億元以上。
各色菜系 輕松當大廚
提起食品,老一輩松江人都有著過年“一雞難求”的記憶。十數年前,還是農業大縣的松江,引入外資創辦大江集團,其“大江雞”不僅暢銷國內市場,還是當時出口創匯的大戶,一年出口量約兩三萬噸。
時過境遷,如今產自松江的美味,已是琳瑯滿目。細心的市民很容易發現,超市陳列架上、擺上餐桌的不少美食,其外包裝的標簽上,印著的地址就是身邊的某個地方。
相比于多年前紅極一時的“大江雞”,上海元盛食品有限公司的知名度或許并不高,但吃過其肉制品的卻不在少數。一項市場統計數據顯示,在上海市場上,超市、賣場每售出100份冰鮮牛肉中,有50到60份出自元盛之手。這家生產各式烤翅、牛排、羊扒的肉制品企業,原料來自內蒙古大草原,產品買回家后,煎炸炒上一番即可上桌。
說到半制成品,不得不提到新雅食品的半制成品年夜飯。這種按照人頭配好菜,只要簡單再加工的“年夜飯”,不僅省去了“買汰燒”的辛苦,還能讓你輕松就當上大廚,近年來一直是年貨市場上的“新寵”。
一塊黃布兜、一個小鍋爐,加上兩塊石磨一個缸,相信這是不少人對豆腐作坊的記憶。而走進上海旭洋綠色食品有限公司的車間,泡豆子用的水“比純凈水還干凈”,從磨豆漿開始到成型為豆腐,整個生產過程,全部在一根根管道里完成,生產出來的豆腐,既不失其美味又安全放心。
除此之外,杏花樓集團旗下的新雅、功德林、沈大成,不僅能讓大家在餐桌上享受饕餮盛宴,各式節令食品也讓老百姓嘗上鮮頭,清明節的青團、端午節的粽子、中秋節的月餅、元宵節的湯圓等,一應俱全。
零嘴消暑 一個也不缺
隨著生活水平提高,“眾口越來越難調”,飲食也不再是解決吃飽肚子這么簡單。緊跟形勢,食品的門類也越來越多,且更趨于精細化、便捷化。以“零嘴店”為標簽的來伊份就是這其中的代表企業。
踩準市場節拍的來伊份,如今在全國各地已有上千家門店。跟隨季節變化,香榧、核桃、肉脯、鴨脖子等上百種零食輪番上陣主打。值得一提的是,來伊份經營的這些美食,全部采用委托加工方式,也就是供應商貼牌的模式。這種“前店后倉”的模式,剔去了中間代銷商這個環節,而美食則從全國各地的農產品中精挑細選而來,讓消費者進一家門店就能遍嘗天下美食。
與來伊份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的是天喔食品,天喔的小核桃、杏仁等干果一直是年貨市場上的主力。除了南北炒貨,這幾年,天喔又推出了酸梅湯等系列飲料,是夏日消暑解渴的美味飲品。與此同時,最為夏日特飲的青島啤酒,在美國是“買半打本地啤酒只要4美元,而買半打青島啤酒則需要7美元”;在上海本地市場,更有“每四個人就有一個人喝青啤”的說法。
而若論品牌,百事食品的薯片,雀巢的咖啡,箭牌糖類的口香糖,都不失為國際知名大品牌;來自香港的維他奶,來自新加坡的楊協成豆奶,來自澳門的莉蓮蛋撻,還有來自日本的日清方便面、明治巧克力、悠哈味覺糖等等,都在松江設有生產基地,就近供應本地市場。此外,還有上海交大昂立的保健品、味之素的調味品、奕方農業的果醬、喬家柵的糕點,都是深受老百姓歡迎的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