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第十二屆佘山蘭筍文化節以“問山儀式”拉開序幕。儀式過后,最吸引游客的挖筍活動開始了。
當天,記者來到蘭筍文化節的“主戰場”天馬山園,沿途見到不少從市區驅車而來的市民。沿山間小路迤邐而行,一路上碧竹竿竿,篁聲寂寂。“現在正是挖筍的好時節,蘭筍篤咸肉,能鮮掉你的舌頭。”領著一行人上山的工作人員樂呵呵地說。
“找到筍了,快過來!”市民小李看到一只拱出地面的蘭筍,連忙招呼著丈夫。他倆用工作人員教的方法,順著筍花的方向舉鏟開挖,丈夫三下五除二,就將蘭筍挖了出來。由于第一次挖筍,夫妻兩人明顯經驗不足,挖了一只筍后居然找了多時不見筍的影子。
性急的小李索性循著竹鞭去挖,可挖了一會兒,依然不見蘭筍。情急之下,她用鏟子去鑿那露出地面的竹鞭,附近的工作人員趕緊阻止:“竹鞭千萬不能鑿啊,因為竹鞭是筍生長的營養來源,如果鑿斷了,其他的竹筍生長就會受到影響。”“找筍可是項技術活。”工作人員說,由于生長時間上的原因,現在像小李之前找到的冒出地面的筍尖兒并不多,如果只是尋找筍尖去挖,收獲肯定是不會大的。你要看那些土向上拱起的地方,底下十有八九就有筍了。如果土包還有放射狀的裂縫,這下面就能挖出一只大蘭筍來。不過,有些泥土雖說是向上拱起的,但是呈一條直線或弧線延伸著的,即使泥土有大裂縫,但那底下是蘭筍的可能性很小,極有可能是新長的竹鞭。”邊挖邊尋,現學現賣,小李夫妻倆果然慢慢有了收獲?粗m筍一只只被裝進了盒子,兩人的臉上樂開了花。
據了解,挖筍活動開始前一個月,預約電話就響個不停,最近天天有人來。不過,許多人挖筍“技術”不過關,有的收獲多,有的收獲少。一般來說,游客進山挖筍,都按時間和人頭收費,挖到的筍可直接帶回家。
別具特色的佘山蘭筍文化節開幕式。挖到筍后,市民開心地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