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花三月,春雨淫淫,“下揚州”不如來松江。唐置縣,元升府,九峰三泖,毓秀鐘林。1260多年光陰鑄就的古城松江,曾孕育了“二陸”、趙孟頫、陳子龍等一批在歷史長卷中享負盛名的文人雅士。這里擁有上海地區唯一的自然山水資源,匯集了全市最多的古樹名木,“山骨水膚”的旖旎風光不僅令古代名流心馳神往,也吸引著現代游客紛至沓來。
青山幽谷漫書香
坐落在松江西北境內的小昆山,地處“九峰”最南端,山高55米。相傳吳亡后,陸機、陸云兄弟就退隱小昆山,閉門讀書十年,留下了大量文化瑰寶。平日里山上少有游人,十分清幽,清風拂過茂密的植被,似乎仍能聽到陣陣吟誦聲。偶爾也有專程來訪的游客,為的就是親眼瞻仰“二陸”兄弟的雕像,以表對兩位文壇巨匠的敬意。
拾階而上,半山腰有一座南北對稱的粉墻黛瓦建筑,由磚雕門樓和天井組合形成合院,便是二陸草堂。院內祀有二人像,陸機的《平復帖》和《文賦》,以及陸機的名句“仿佛谷陽水,婉孌昆山陰。”因為“二陸”的故鄉在昆崗,后人以“玉出昆崗”來贊譽他們。東晉著名文學家葛洪,宋代文學家唐詢也留下了稱頌詩詞,小昆山之名由此流傳于世。
徜徉竹海挖“蘭筍”
說起佘山國家旅游度假區,滬上市民無人不曉,它是上海的地標性景區,也代表著上海的“高度”。
佘山地區自古盛產竹子,現擁有竹林地超過千畝,山上生長著50多萬株毛竹。佘山的竹筍與眾不同,肉質鮮嫩,夾雜著蘭花香氣。康熙五十九年春,康熙皇帝南巡至松,松郡官員拿出佘山特產竹筍招待;实燮穱L后大悅,題寫了“蘭筍山”三字,并制成御匾。清代詩人也對此事賦詩“萬竹青青中,筍香似蘭馥。”佘山因此又名為“蘭筍山”。
2002年,佘山國家森林公園推出首屆“蘭筍文化節”,并一直延續至今。這是一項參與性很強的竹文化節慶活動,游客一邊踏青賞景,一邊挖掘和品嘗蘭筍,體驗一番當山民的樂趣和回歸自然的情趣。
廣富林傳承“根”文化
在松江新城北部,一座承載了六千年人類歷史的大型文化主題公園正在崛起。還未對外開放,就已經吸引了大量游客,哪怕只是隔著馬路遠遠眺望。
據公園的建設方新城公司介紹,除了在建筑上保留古樸氣質外,園內的大量綠化也配合主體風格,營造出古文化遺址的韻味。環繞建筑種植的綠化,以香樟、女貞、絲綿木等本地樹種為主,為避免人工痕跡而統一采取不修剪處理。寺廟周圍的樹木,則選擇樹干粗壯、樹冠大幅的品種,凸顯綠化掩映古剎的神秘感。而廣場中央的綠化,更是為了營造原生態野趣,融合了密集且高低錯落的多個喬灌木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