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時期有著非?简灒浅?简炐枰浅敗T谝咔榉雷o的“第一道防線”口罩供不應求的當下,松江企業上海大勝衛生用品有限公司全市復工最早、響應最快,在口罩保供應穩價格中發揮了關鍵作用。一心撲在生產一線的公司董事長吳勝榮說:“防控疫情,黨員沖在最前面,不是做奉獻,而是一種擔當。”連日來,市、區領導接連到訪大勝公司,既向他們通報最新疫情,更是下達了生產任務。“這不僅是對我們公司的勉勵,更是對我們打贏這場硬仗的現場動員。”吳勝榮說。
鮮紅的黨旗在口罩生產一線高高飄揚,成為這個春節里感人的風景線。
犧牲“小團圓”吹響“集結號”
1月21日,新春佳節近在眼前,公司已經放假,工人們陸續離開。吳勝榮和妻子也開始著手準備過年。然而,在萬家團圓的時候,有關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新聞不斷刷屏,讓他心中隱隱不安。
2003年SARS、2005年禽流感、2009年豬流感等疫情他都經歷過。按照經驗,疫情一旦爆發,防護用品必然緊缺,首當其沖的就是口罩。眼看就要過年了,工廠里早已人去樓空。這時候,吳勝榮通過手機、電視等媒介時刻關注著疫情。情況可能很嚴重,后“面國家需要的口罩量肯定很大,我們作為口罩生產企業,這時候應該有擔當有作為。”吳勝榮當時就做了決定,必須盡快恢復生產,全力應對疫情。他將想法告訴了妻子,這對黨員夫妻立即統一了意見,盡快讓機器重新動起來,盡最大努力保證口罩供應。
可是,工人回老家了,怎么辦?吳勝榮和妻子第一時間電話聯系了所有在滬員工,告知他們情況緊急,無論之前是否是一線員工,都務必馬上返回公司參與生產,然后又召集了假期留守的保安、司機甚至是食堂師傅,并對他們進行了快速的生產培訓。就這樣,一支人數不多、多崗位參與的隊伍正式形成,恢復生產的“集結號”已然吹響。在全市17家口罩企業中,大勝公司是復工最早、響應最快的一家。
吳勝榮和妻子主動到流水線參與生產,帶領不足平時兩成的人手開足馬力,加班加點忙生產。疫情即命令,生產任務重。盡管每天只能睡兩三個小時,但疲憊的吳勝榮依然充滿激情,戰斗力十足,在他看來,這個春節沒有了團圓的安逸,卻能在國家需要的時候貢獻企業的一份力量,意義非凡。吳勝榮說:“我黨齡40多年了,全家都是黨員,這次全家都參與了生產,沒有任何討價還價的理由,國家有需要,黨員理當拼盡全力。”
疫情沖淡了春節的喜慶,生產車間里設備運轉的隆隆聲猶如聲聲戰鼓,敲擊在每一位堅守崗位的員工心中,激發起了他們滿腔的熱血。大家專注手頭的工作,將布料制作成一個個防護口罩,送到疫情防控一線。正如質量總監顧翠紅所說:疫“情當前,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出一份力,小家庭的團圓不算什么。”(下轉第四版) (上接第一版)放棄眼前收益 服務防控大局
事實上,創立于1997年的大勝公司一直主攻外貿出口,擁有230多張國際品質認證書,生產的口罩100%出口。疫情來襲,國內口罩需求極大,而且很有可能需要“長期作戰”。如何平衡好企業利益和國內疫情的需求?吳勝榮再次毫不猶豫地做出了選擇,他說:“在人民生命健康和國家利益面前,任何個人眼前利益都不值一提,這不是犧牲,也不是奉獻,而是我們的分內事。”而且吳勝榮還表示:“堅決不漲價!”事實上,這家企業由出口轉為內供后,原本出口退稅沒有了,130多種類型的口罩等于在原價格基礎上為消費者讓利13%。
暫停出口,全力保內供,一切服從全國防疫大局。十多天來,越來越多的員工開始返回,充實到生產一線,口罩日產能不斷提升,一批又一批的大勝口罩在戰“疫”前線發揮作用,當好“第一道防線”。
疫情就是命令!大批醫護人員像戰士一樣在前方作戰。吳勝榮說:“我的戰場在車間一線,保證好口罩供應、穩定住市場價格,是我必須要打好的一場硬仗。”
“不好意思,最近我們需要優先保證國內需求,可能暫時沒辦法按時出貨了。”記者采訪時,吳勝榮正在接聽客戶的電話,對方表示最近需要一批口罩,愿意加價下單,卻被吳勝榮婉拒。作為一個生意人,吳勝榮心里十分清楚誠信的重要。談到那些暫時被擱置的海外訂單,吳勝榮坦言,他相信真誠一定會換來理解。在忙碌抓生產的間隙,他顧不上休息片刻,抓緊時間與同為黨員的女兒一起,一家一家地與國外客戶致電或去函溝通,詳細說明了目前國內的口罩緊缺形勢,解釋了可能要延遲發貨的原因。“大部分客戶都理解我們國家目前的情況,都表示理解。”
一場疫情防控阻擊戰,就是一塊“試金石”。萬家團圓時毅然選擇馬上恢復生產,面對長期耕耘的海外市場毅然選擇暫停出口。疫情面前,吳勝榮的兩次選擇彰顯了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也體現了松江民營企業的責任與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