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3日,區司法局出臺16條法律服務措施,以進一步加強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公共法律服務保障工作,優化營商環境,全力支撐松江企業抗擊疫情、共渡難關。
據悉,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疫情防控重要指示精神和落實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全面落實《上海市關于全力防控疫情支持服務企業平穩健康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和《上海市司法局關于加強法律服務保障支持企業平穩健康發展的實施意見》《松江區關于全力防控疫情支持G60科創走廊企業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區司法局制定了加強法律服務保障企業平穩健康發展工作實施方案。該實施方案共包括16條法律服務措施,自印發之日起施行,有效期至新冠肺炎疫情結束后順延3個月。
16條措施涉及五個方面:建立應急公共法律服務機制,提供針對性的法律服務;發揮網絡優勢,全面推行線上、預約等方式辦理法律咨詢、公證、調解等法律服務事項;就“不可抗力免責”等防疫中的有關法律問題,及時向有需求的企事業單位提供指導建議;對于企業受疫情影響造成的合同履行、勞資關系等糾紛,及時組織律師、公證員、調解員等專業法律服務人員提供咨詢、指引、調解服務;對受疫情影響嚴重的企業,提供公益法律服務,減免法律服務費用。具體措施如下:
一、建立應急公共法律服務機制,提供針對性的法律服務
1.組建“松江區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公益法律服務志愿團”。公開招募律師、公證員、調解員、勞動仲裁員以及司法鑒定人員等法律服務專業人員,建立公益法律服務志愿隊伍,充分發揮專業優勢,及時向有需求的企業提供法律指導。
2.開設疫情防控法律服務綠色通道。充分利用熱線、網絡、實體窗口等公共法律服務平臺和公證、調解、司法鑒定等法律服務途徑,對涉疫情企業反映的問題,即時回應、迅速反饋;對疫情防控引發矛盾糾紛的法律服務需求,急事急辦、特事特辦,幫助企業通過法律手段解決糾紛、克服困難。
二、發揮網絡優勢,全面推行線上、預約等方式辦理法律咨詢、公證、調解等法律服務事項
3.實行現場服務預約制。區公共法律服務中心、松江公證處以及其他法律服務機構向社會公布咨詢和預約電話;確有必要到現場辦理事務的企業,通過電話或者網絡方式預約,努力提高服務效率,減少不必要的人員聚集。
4.發揮線上服務優勢。充分發揮“一網通辦”作用,及時辦理網上申請的行政審批和公證事項。鼓勵律師事務所、司法鑒定機構采取網上立案和提交材料、電子簽章、視頻對話等方式,為企業提供律師咨詢、公證、司法鑒定等法律服務。
5.加大對“網上辦”熱線辦”的推廣“宣傳。繼續加大對12348公共法律服務熱線、上海法網以及區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各法律服務機構咨詢電話、線上服務App的宣傳力度,引導企業通過遠程方式尋求法律服務,推動“不見面”也能“辦成事”。
三、就“不可抗力免責”等防疫中的有關法律問題,及時向有需求的企事業單位提供指導建議
6.加強公共法律服務專業指導。組織公益法律服務志愿團法律專業人員對企業涉疫情法律問題進行深入研究,就企業普遍關心的不可抗力免責條款的法律適用、合同履行障礙造成的法律后果等問題,提供專業的法律指引。
7.建立法律咨詢雙向反饋機制。及時匯總疫情防控期間與企業相關的合同糾紛、勞動糾紛、醫療糾紛以及建設工程、國際貿易等領域的典型案例,及時向人社、衛健等政府部門以及區總工會、區消協等單位提示風險,同時協調相關部門和單位統一法律和政策適用口徑,為企業答疑解惑。
8.加強信息溝通和業務協助。根據法律援助、調解等相關法律服務條線以及區、街道鎮公共法律服務平臺反映的糾紛問題,分析研判疫情防控期間企業的法律服務需求,及時向法院、檢察院等司法機關和相關執法部門通報信息,加強業務協作和執法協調。
四、對于企業受疫情影響造成的合同履行、勞資關系等糾紛,及時組織律師、公證員、調解員等專業法律服務人員提供咨詢、指引、調解服務
9.公共法律服務全時空、全方位在線。組織松江骨干律師參與12348公共法律服務熱線和上海法網在線咨詢7×24不間斷服務,為有需求的企業提供觸手可及的公共法律服務。
10.加強涉企矛盾糾紛排查預警。充分發揮鎮、街道以及村、居人民調解組織網絡優勢,廣泛開展涉企矛盾糾紛排查,將觸角延伸至小微企業,實現排查全覆蓋,確保不留死角;及時匯總與企業相關的各類糾紛,并進行分類研究,向鎮、街道匯報,提示風險,提出預防處置建議。
11.法律服務機構主動服務。鼓勵各律師事務所、松江公證處以及司法鑒定機構等通過微信公眾號、官方網站等形式,向有業務需求的企業通報工作安排,告知服務指南,宣傳疫情防控法律知識,提供咨詢解答和法律服務。
12.基層調解組織專業服務。發揮勞動爭議調解組織、企業調解組織、品牌調解工作室作用,認真開展涉疫情企業的勞動爭議糾紛調解,積極參與群體性糾紛的調處。支持調解組織優先采用電話、微信、在線調解方式,根據需求提供現場調解服務;在調解過程中做好政策解讀、法律釋疑、普法宣傳,指導企業化解矛盾,依法支持和配合疫情防控工作。
13.多調聯動化解涉企糾紛。聯合法院、公安、市場監管、人社以及工會等,靈活運用訴調、警調等工作機制,形成涉企矛盾糾紛聯調合力。
五、對受疫情影響嚴重的企業,提供公益法律服務,減免法律服務費用
14.律師事務所開展公益法律服務活動。組織律師為受疫情影響的中小企業開展免費法治體檢等活動;鼓勵律師事務所和律師為受疫情影響較嚴重的中小企業和為疫情防控作出重大貢獻的企業提供免費企業法律顧問服務。
15.司法鑒定機構支持困難企業。司法鑒定機構對受疫情影響較嚴重企業的案件優先受理、加速辦理;對確因疫情造成服務費用繳付困難的企業(尤其是受疫情影響較嚴重行業的小微企業),緩繳服務費用并鼓勵機構減少、免除服務費用,切實減輕企業負擔。
16.公證機構支持涉疫企業。優先為涉疫情的相關事務提供公證法律服務;為防疫重點企業減免相關事項的公證服務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