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消息!
松江史上最大造林工程
——“七廊一片”生態林
于近日建設完成
工程歷時三年
總面積達9390畝
松江的整體森林覆蓋率從16.35%
提升至18.57%
位列全市第二
“七廊”主要是沿沈海繞城高速、滬昆高速、滬渝高速、黃浦江等高速公路和重要河道,總造林面積達3620畝。 “一片”為天馬生態片林,片林東至上海繞城高速,南至沈磚公路,西北與青浦段的生態廊道無縫銜接,東側輻射佘山鎮區和佘山森林公園,南側為天馬賽車場,輻射天馬山園,總面積達5770畝。生態林主要起到生態隔離和生態聯結作用。此次造林工程將為松江筑起一道綠色生態屏障的同時,也進一步打通松江境內乃至連接市內其他區的生態廊道,為生物多樣性提供保障。 三年造林近萬畝 此次造林工程不僅規模更大 同時標準更高
造林布局方面
標準提升也讓生態林
有了更多“新意”
林海綿延,綠道縱橫
這樣的造林工程并非一日之功
從2018年在最先施工的天馬生態片林
定植第一棵苗木
松江的“造林軍”就開始了
此次艱難的過程
立地條件不好,是造林面臨的首要難題。“造林區域不少是建設用地減量化拆遷復墾區域,清理填平很是費功夫的同時,土壤本身保水等性能不是很好。”區林業站副站長蔡峰說,為此工程組采取適地適樹原則,復墾區域通常選用槐樹、馬褂木等耐貧瘠、耐干旱的樹種,以保障苗木的存活率。 天馬生態片林地勢低洼,防澇也是提高存活率的關鍵,蔡峰介紹,一方面汛期聯合水務部門,大雨之前及時預排內河水位,防止內河水倒灌影響植株成活。另一方面,工程上采取圍溝、畦溝、壟溝相互溝通,引水入河,并在重點點位加裝臨時排澇設施。另外,樹種選擇方面,選擇水杉、櫟木等喜水品種。 造林之后,合理養護也很重要。近期,同時面臨夏季高溫與汛期,一方面組織護林員適時澆水灌溉;另一方面將完成對苗木風雨樁的加固維修,抵抗汛期的風雨天氣,以更好地呵護這片新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