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家住泗涇鎮的居民劉女士接到冒充公檢法電話,稱其涉及一起詐騙案,面對對方提供的所謂“刑事拘捕令”,劉女士對此深信不疑。所幸,民警及時趕到在電話中當面識破騙子身份并成功將劉女士歸勸。
7月13日8時20分,松江公安分局泗涇派出所接到市局反詐中心指令稱,家住泗涇鎮泗陳公路的居民劉女士接到冒充公檢法的電話。接報后,民警鄔經緯立刻上門進行勸阻。
在民警亮明身份并說明情況后,得知被騙的劉女士情緒突然失控,聲稱幾天來對方一直以公安的身份在給她施壓、恐嚇誘其打款,并提到稍后會有一個“高科長”與他聯系,恰好此時電話鈴聲響起。鄔經緯接過電話與其對質。
對質過程中騙子態度蠻橫,氣焰囂張。不僅要求查看民警名字、身份證號,還拿自己的“科長”身份對民警施壓。“不要再狡辯了!像你這樣的人被我逮到,我讓你關到出不來!”面對騙子的囂張態度,以及滿口的胡言亂語,鄔經緯忍無可忍,霸氣回懟。
掛斷電話后,民警將劉女士帶至派出所。原來劉女士接到了電話,稱其名下的手機號碼涉及一起詐騙案,并將偽造的北京市人民檢察院刑事拘捕令發給了劉女士,看到“拘捕令”后,劉女士對此深信不疑,便按照對方的指示往對方指定的賬戶轉8000元來撤銷所謂的“拘捕令”。經過民警確認,劉女士的農業銀行卡未綁定有效的安全認證設備,沒有將錢轉出,未造成財產損失。民警立即向其播放了反詐宣傳視頻,并詳細講解了多種電信詐騙手段。
而這所謂“拘捕令”,更是無中生有。
據悉,當公安機關發現有人有違法亂紀行為的時候,會第一時間給他開具拘留證,向其當面出示并傳至當地派出所。而這張名為“刑事拘捕令”的假文件,里面雖然有被害人的姓名、身份證號碼、照片,甚至公章等信息,看似真實,實際上都是為了讓被害人更容易相信而做的設計。真正的拘留證頁面設計非常簡單,僅有內容和公章。
雖然詐騙分子作案手法花樣百出,只要我們提高警惕,做到“三不”:不輕信、不透露、不轉賬,就能守護好“錢袋子”。接到此類電話時要保持冷靜,多方核實,不輕信謊言。對于需要提供個人信息、涉及資金操作的電話要謹慎對待,不透露個人信息、絕不向陌生賬戶轉賬。一旦發覺異樣,及時報警。
查看更多相關信息,可登陸松江第一招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