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是大事,作為一名黨員,我堅決服從組織的安排。”泖港鎮范家村“90后”志愿者蔣敏威堅定地說。擔任轉運司機、連夜開發核酸采樣登記碼自動生成小程序……本輪疫情暴發后,蔣敏威一直奮戰在一線。這幾年,到楓涇道口參加志愿服務、駐守集中隔離點,抗疫路上,他的腳步一直沒有停歇。
3月13日晚,接到鎮防疫辦的轉運通知后,有著多點位防疫工作經驗的蔣敏威迅速換好裝備,前往疑似感染人員的居住地。在轉運過程中,掌握轉運人員的流調情況后,他立即向村里負責人匯報了可能出現的緊急情況。在他的建議下,村里提前排摸疑似感染人員同住人的行動軌跡,做到了早預警、早行動。
疑似感染人員轉運后,范家村的工作人員聚在一起商量做好全村常住人口核酸采樣的預案,大家不禁犯了難,村里約2000名常住人口中近一半是老年人,大部分老年人不能熟練操作手機,甚至沒有智能手機,生成核酸采樣登記碼是個大難題。“我想試試能不能通過編輯源代碼,讓手工錄入內容程序化自動生成。”想法一出,蔣敏威立即著手開發。經過反復測試,3月15日凌晨2時多,蔣敏威開發的小程序終于可以成功運行了,每個登記碼生成只需20秒。凌晨4時多,他又找到了提速的方法,進一步優化腳本,將每個登記碼的生成時間縮短至12秒。3月15日上午開始,范家村采取“2+12”封閉管理,在之后48小時內的兩輪核酸檢測采樣中,蔣敏威的小程序果然幫了大忙。
村里解封后,蔣敏威也沒有休息,而是來到網格長辦公室,聽大家聊核酸采樣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有人說,在發采樣登記碼過程中,一張張地找名字非常浪費時間;有人說,采樣登記碼存在重名的情況,可能會造成樣本與本人不匹配等問題……針對這些問題,蔣敏威提出將門牌號復制到采樣登記碼上的建議,這樣既能快速分辨被檢測人,又能節省分發采樣登記碼的時間
查看更多相關信息,可登陸松江第一招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