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區花壇邊小袋垃圾“晝伏夜出”,“潛伏”位置離垃圾分類點不過百步。8月14日晚,在小區垃圾分類點投放垃圾的路上,記者又看見了一個黑色垃圾袋“潛伏”在草叢里。事實上,像這樣的小袋垃圾在夜色里悄悄“出現”,等到白天保潔人員上崗后默默被清掉的現象在這條小路已經上演了很多遍。盡管上海垃圾分類落地已逾三年,但這種不文明行為在許多社區里并未絕跡。
“多走幾步就能投放,為何總是扔在此處?”帶著疑問,記者連續觀察了數日,發現小區居民大都選擇分類好垃圾扔到固定點位,唯有此處總能碰上幾袋垃圾,而天亮之后垃圾消失,一切干凈如常。
“沒辦法,我們只能讓物業和保潔員早上多關注,一看見就收拾掉。”提及該現象,社區工作人員無奈地說,自從垃圾分類實行以來,這一角落便經常有人偷扔垃圾,“車位旁邊本來設有一個垃圾桶,垃圾分類點建好后就撤掉了,還特地豎了個牌子。但很多人還是會習慣性地丟在那里”。在提醒、宣傳的同時,小區物業在提示牌正上方安裝有一個攝像頭。盡管社區多措并舉,“晝伏夜出”的垃圾袋依然時常出現。
為了盡可能地制約此類不文明行為,守護小區環境整潔,全區各個居民區也都各出奇招設法約束。除了常見的居民公約,不少居民區還引入了技術手段,通過“非現場執法”精準鎖定、耐心勸解,引導亂扔垃圾者多走幾步,從我做起守護社區環境。
“自從去年聯合城管執法部門通過監控視頻查處了兩例亂扔垃圾行為,這方面問題明顯減少了。”岳陽街道龍興居委會副主任沈金說,精準鎖定不文明行為并加以勸誡、懲處,是目前應對此類不文明行為的有效手段。“做好文明風尚宣傳后其實大多數人都非常自覺,對于少數不文明的行為,還是需要完善監督和巡查。”南園子小區和松匯小區的物業經理黃超對此也深有同感,兩個小區全面翻新、完善了監控探頭,并對垃圾分類點周邊進行重點關注。“發現亂扔垃圾就查監控鎖定當事人,第一次上門勸告,屢犯就聯系城管隊員一起勸誡,早介入、早制止。”黃超介紹,幾次下來,亂扔垃圾的現象逐漸好轉。
一紙一屑煞風景,一舉一動顯文明。科學分類垃圾、合理投放清理以守護美好環境的動力其實應內發于心,“晝伏夜出”的垃圾袋雖圖了方便,卻臟了環境,丟了文明。從我做起,多走幾步,環境改善的努力盡在點滴。
查看更多相關信息,可登陸松江第一招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