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元明清,從古看到今。區文旅局近日發布了四條“海派城市考古”線路,包括“富林尋根之旅”“倉城訪古之旅”“府城古韻之旅”和“佘山人文之旅”線路,串聯起松江“城市露天博物館”中具有深厚文化底蘊的經典地標,讓市民游客切身感受松江幾千年的歷史與文明。
“作為物華天寶的‘文博之府’,松江利用區域內豐富的歷史遺跡和古建筑群,打造起了一座深藏在國際化大都市中沒有圍墻、不設圍欄的‘城市露天博物館’。”區文旅局宣傳推廣科科長陸晗虹介紹說。
廣富林考古遺址是一處新石器時代遺址,保留著眾多珍貴的史前遺存,填補了長江下游新石器時代晚期文化譜系的空白。此次推出的“富林尋根之旅”線路包含了廣富林考古遺址展示館、廣富林文化展示館、三元宮、知也禪寺、古陶藝術館、朵云書院、骨針廣場以及集賢園。陸晗虹介紹,在廣富林考古遺址展示館所在地曾發現新石器時代欄桿式建筑結構的遺跡,館內展出了出土的部分文物。而骨針廣場的骨針建筑是為了還原廣富林考古遺址出土的骨針,在骨針的東南面立有一座石犁雕塑。它是2003年在廣富林考古遺址47號灰溝出土的文物,整體為三角形,體型偏薄,犁頭圓,兩腰為刃部,單面刃,兩面皆打磨平整,犁身上琢4個圓孔,3個位于頭部,1個近底部,將犁固定于犁床以利使用。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廣富林文化時期的犁體形較崧澤文化、良渚文化的石犁大,犁頭的角度更銳,這種變化使犁翻土的效率更高。
“倉城訪古之旅”包含了張氏米行、未覺書屋、存在藝術空間、松江布展示館、杜氏雕花樓、東八文物修復展示館。“倉城是明清時期松江府最大的漕糧倉儲地和漕運始發地。”陸晗虹介紹,倉城歷史文化風貌區內保留著大量明清和民國時期的建筑,共有文物保護單位(保護點)128處,其中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處,區級8處,文物保護點118處。因水而生的倉城,市河橫貫,百水相接,重塑歷史之記憶,留住水鄉之鄉愁。
而“府城古韻之旅”則包含了云間糧倉、方塔園、云間第一樓、唐經幢、襪子弄、上海醉白池公園、觀鱸樓。陸晗虹說,松江是上海較早筑城的地區,自唐天寶年間設縣開始建城,到南宋時,城墻已粗具規模。“如今,‘府城’‘新城’交相輝映,行走其中,古韻濃郁。”據介紹,沿著這條線路可以看到許多“上海之最”。其中,位于松江文創新地標云間糧倉內的啤酒阿姨博物館,占地4000平方米,擁有超過1萬多種啤酒,是上海最大的啤酒博物館。方塔園內的松江明代雕刻照壁原為松江府城隍廟的影壁,約30平方米的壁面,雕刻內容十分豐富,是上海乃至全國最古老、最精美、保存得最為完好的大型磚雕藝術珍品。同在方塔園內的望仙橋建于南宋紹熙年間(1190-1194年),是上海最古老的石橋。“云間第一樓”是古時松江府的署譙,始建于宋代,是上海地區最早的樓閣,也是上海開埠前的最高樓。建于唐大中十三年(859年)的松江唐經幢,是上海地區現存最古老的地面建筑,同時也是現存唐代經幢中保存較為完整和體量較大的一座。醉白池公園是江南著名的古典園林之一,也是上海五大園林中最古老的園林,園內古木蔥蘢,亭臺密布,古跡甚多。
佘山松竹茂密、景色秀麗,12座山峰從西南趨向東北,連綿13公里,使一馬平川的上海平原呈現出靈秀多姿的山林景觀。山中古跡眾多,人文底蘊深厚。“佘山人文之旅”包含了東佘山園、西佘山園、天馬山公園、小昆山公園。行走其中,可以體驗山林人文之美。其中,海拔100.8米的西佘山,為上海陸地第一高峰,被譽為“滬上之巔”。位于天馬山中峰的護珠塔始建于宋代,經測定傾斜度大于比薩斜塔,因此俗稱“斜塔”。地處“九峰”最南端的小昆山是著名西晉文學家陸機、陸云的故鄉,時人以“玉出昆岡”譽之,山上還有九峰禪寺、二陸讀書臺、摩崖石刻等文化景點。
查看更多相關信息,可登陸松江第一招聘網>>